[实用新型]电动平车与轨道电绝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5298.4 | 申请日: | 200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25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轩;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继民 |
地址: | 300301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平车 轨道 绝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沿轨道行走的电动平车,尤其是一种电动平车与轨道电绝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冶金、矿山企业中常用一些沿轨道行走的电动平车,以运输物料、钢铁零件。大型的电动平车(载荷100吨以上)的供电要求通过轨道输送到平台上,其方法是:将380V电压用变压器变为36V安全电压,通过轨道输送到平台上,然后再由变压器变为380V电压供给平车的电动机。由于轨道既是平车的运行轨道又是平车的供电线路,因此平车上必然带电。公知的电动平车与轨道绝缘结构是:电机、制动器、减速器座在一块钢板上与车轮轴承座联为一体,钢板的一端通过绝缘套吊挂在车体上,另一端车轮轴承座加装绝缘垫与车体连接。这样可使车体不带电,但这种方法仅适用于25吨以下的电动平车。而100吨以上的电动平车的电机、制动器、减速机的体积和重量及驱动力都很大,仅靠轴承座绝缘垫和通过绝缘套吊挂的连接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刚度和强度,而且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电动平车与轨道电绝缘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平车与轨道电绝缘装置,由车体、安装在车体底部的四个车轮及其轴承座、通过铰座安装在车体上的驱动车轮转动的减速机、以及安装在车体上的减速机制动器组成,所述轴承座与车体之间加装有轴承座绝缘垫板,所述减速机与铰座之间加装有减速机绝缘垫板,所述制动器与车体之间加装有制动器绝缘垫板;其各类绝缘垫板为两侧边带有台阶的矩形,其截面呈凸形,各类绝缘垫板的正面均制有连接通孔,各类绝缘垫板的正面、两侧面、连接通孔内均衬有环氧玻璃布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减速机绝缘垫板的背面焊接有与铰座铰接的三角形铰接快。
所述制动器绝缘垫板的背面焊接有与车体固装的矩形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轴承座与车体之间、减速机与铰座之间、制动器与车体之间分别加装有由钢板和环氧玻璃布衬层制成的绝缘垫板,从而使车轮及其减速机和制动器与车体电绝缘,而且有较好的抗剪强度,提高了电动平车的承载能力,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绝缘性能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C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轴承座绝缘垫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D-D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部放大图。
图中:1.轴承座绝缘垫板;2.制动器绝缘垫板;3.减速机绝缘垫板;4.车体;5.后车轮;6前车轮;7.前轴承座;8.前弯板;9.制动器;10.减速机;11.铰座;12.三角形铰接块;13.后弯板;14.后轴承座;15.矩形支撑板;16.绝缘垫圈;17.绝缘层;18.空心柱;1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图2、图3所示,车体4呈矩形。车体底部的前弯板8和后弯板13上通过轴承座绝缘垫板1分别安装前轴承座7、前车轮6和后轴承座14、后车轮5,这样隔断了轴承座与车体之间的导电。两后车轮的内侧分别安装有驱动的减速机10,减速机上端通过螺钉和绝缘垫圈16安装有减速机绝缘垫板3,减速机绝缘垫板的背面焊接有与车体铰座11铰接的三角形铰接块12,这样隔断了减速机与车体之间的导电。减速机后端的制动器9的下端通过螺栓和绝缘垫圈16安装有制动器绝缘垫板2,制动器绝缘垫板的背面焊接有与车体固装的矩形支撑板15,这样隔断了制动器与车体之间的导电,从而实现了车体不带电的目的。各绝缘垫板呈矩形,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其绝缘垫板的两侧边制有台阶,其横截面呈凸形,其绝缘垫板的正面制有连接通孔19,在正面、两侧面和通孔内均衬有环氧玻璃布绝缘层17。为了使环氧玻璃布绝缘层粘接得更加牢固,在其绝缘垫板的两侧还镶嵌有与该绝缘层粘接的环氧玻璃布空心柱18。各绝缘垫板的基体是钢制的Q235钢板,表面的绝缘层为环氧玻璃布板和环氧玻璃布空心棒,因此它既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又有足够的抗剪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52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