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模拟池塘微生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95157.2 | 申请日: | 2007-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8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林;邢克智;郭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农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瑜 |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模拟 池塘 生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生态实验研究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池塘水生态学研究用、制造成本低、易于操作、接近自然且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靠的人工模拟池塘微生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池塘中对养殖生物进行生态学研究而采用的装置有如下几种:1、在池塘中用围隔幔和支架做成围墙,以木桩、青竹或竹竿等构成支架;以涂塑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布为隔水材料(围隔幔)。围隔四边用八根木桩,间隔2.5m,地面以上2处用青竹横向将各个木桩联接固定;每排的各个围隔均用粗铁丝串联起来,两端打桩固定。围隔幔是将编织布缝合成高2.5m、长22m的长方形。在两端总长的1/4处各垂直缝上一条1m长的尼龙拉链。一条在上半部,上端从围隔幔的上缘向下0.5m处(即地面)开始。两条拉链都从下向上拉。拉链内侧缝有一片聚乙烯衬网,以防止拉链被拉开时养殖生物逃逸。2、在池塘中以钢管为骨架,将不透水的聚氯乙烯防水彩布固定在粗竹桩上,下缘用石龙深插入底泥中,上缘高出水面约1m,围成面积约为24×36m其内外的水不能互相流通的半天然生态系统。3、在池塘中用双层竹箔均分为四格小池,箔间用双层聚乙烯薄膜分隔,互不通水,箔和膜入底泥50cm,上端分别高出水面100cm和50cm,并用竹桩固定。上述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1、由于系统较小易出现容壁效应,导致环境水动力模拟能力较弱;2、费用较高、结构相对复杂,在池塘中操作时费时费力,不容易搭建;3、采样不方便,可控性相对较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池塘水生态学研究用、制造成本低、易于操作、使养殖生物接近自然环境且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靠的人工模拟池塘微生态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人工模拟池塘微生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杆状物通过金属丝连接构成“井”字架,在各杆状物的外侧边固装有发泡聚苯乙烯材料得以形成浮排架,在浮排架“井”中心部位套装有塑料桶,在浮排架相对两个方向的杆状物上均紧固有系绳。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杆状物可为竹竿。
所述杆状物也可为空心塑料杆。
所述塑料桶内装有与其桶容积相匹配的池塘底泥和池塘池水。
所述系绳可选用尼龙绳。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将本装置放入池塘中,可对其系统内的水体化学成分和其它环境因素进行调节,在光照、温度、水的上下流动及生物群落组成等方面均可较好的模拟天然环境。经实验测定模拟微生态系统和池塘水中的pH值、水温、溶解氧、透明度和藻类的群落组成,发现对照空白与周围池水没有显著差别。它作为一种新型实验体系与其它池塘实验体系比较,其优势在于:1、结构简单、容易制造、造价低廉;2、体积小、使用方便;3、可控性强,易定量和保持物质平衡,便于取样;4、可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靠、更接近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杆状物;2、发泡聚苯乙烯材料;3、金属丝;4、系绳;5、塑料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人工模拟池塘微生态装置,包括四根杆状物1通过金属丝3固定连接构成“井”字架,在各杆状物1的外侧边通过系绳固装有呈矩形体的发泡聚苯乙烯材料2得以形成浮排架,所述矩形体发泡聚苯乙烯材料2的长度为0.6m。在浮排架“井”中心部位套装有体积为150-200L的白色塑料桶5,在塑料桶5内装有0.05-0.1m厚的池塘底泥和130-180L的池塘池水。本实施例中的杆状物1为四根长1.5m的竹竿,也可为空心塑料杆。在浮排架相对两个方向的杆状物1上均紧固有用于连接铁矛的系绳4,本实施例中的系绳4为尼龙绳,每根系绳4的另一头绑在池塘边的铁矛上,可通过该尼龙绳调节微生态装置与池塘的距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农学院,未经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51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