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气动吸泥泵半圆铲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5040.4 | 申请日: | 200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93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章大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大初 |
主分类号: | E02F3/88 | 分类号: | E02F3/8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莎莉 |
地址: | 30006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气动 吸泥泵 半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疏浚用泵类,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气动吸泥泵上带有半圆铲的卧式气动吸泥泵半圆铲。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对于港口浮泥与各类污染底泥的疏浚,多采用单纯的卧式气动吸泥泵,几乎每天需提升2次清除杂物,每次需1小时。每天按16小时作业计,需用12.5%的时间进行清杂。否则就被杂物堵塞,从而增加了维修费和时间,严重影响生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港口浮泥与各类污染底泥疏浚,同时泵体不被杂物堵塞的卧式气动吸泥泵半圆铲。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卧式气动吸泥泵、吸泥管和排泥管,其特征在于:在吸泥管1的一端连接有半圆形钢筒2,半圆形钢筒2与卧式气动吸泥泵5通过钢板8和连接杆9焊成一体,在半圆形钢筒2底部的前方沿着弧线开有间隔为10cm的栅栏3,半圆形钢筒2的前方固定有缆绳4。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半圆形钢筒2其直径为1.8m,钢板厚0.02mm,长度与卧式气动吸泥泵5匹配。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挖泥底面平整,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杂物沿圆弧滑走,不会堵塞泵体,从而保证卧式气动吸泥泵的正常工作,减少了维修频率,提高了效率,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吸泥管,2.半圆形钢筒,3.栅栏,4.缆绳,5.卧式气动吸泥泵,6.排泥管,7.出气口,8.钢板,9.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例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
如图1所示:在吸泥管1的一端连接有半圆形钢筒2,在半圆形钢筒2底部的前方沿着弧线开有间隔为10cm的栅栏3,半圆形钢筒2的前方固定有缆绳4,半圆形钢筒2与卧式气动吸泥泵5用钢板8和连接杆9焊接成一体,当用缆绳4拉动半圆形钢筒2时,卧式气动吸泥泵5随之运动,半圆形钢筒2直径为1.8m,钢板厚0.02mm,长度与卧式气动吸泥泵5匹配。在半圆形钢筒2底部的前方沿着弧线开有间隔为10cm的栅栏3,半圆形钢筒2与海底接触处为圆弧,通过缆绳4的牵引,在前进过程中,浮泥可通过栅栏3进入半圆形钢筒2内,再由卧式气动吸泥泵5通过吸泥管1吸走,而杂物尤其是钢筋、蛇皮袋、尼龙绳等则沿弧形栅栏3随圆弧而向后滑走,并被压入底下,防止杂物进入卧式气动吸泥泵5内而堵塞泵体,从而保证卧式气动吸泥泵5的正常工作。由于半圆形钢筒2下方后侧为一铲面,因此,也可刮起较硬泥土,在半园筒2内还可设置高压水管,将泥土进行释稀后被吸走,因此,可使卧式气动吸泥泵5能疏浚较硬的海底土层。在港口泊位疏浚中,原来单纯卧式气动吸泥泵5几乎每天需提升2次清除杂物,每次需1小时,每天按16小时作业计,需用12.5%的时间进行清杂。而配上半圆铲即半圆形钢筒2后,基本上一星期清杂一次。因此,可提高卧式气动吸泥泵5功效近12.5%。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挖泥底面平整,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杂物沿圆弧滑走,不会堵塞泵体,减少了维修频率,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大初,未经章大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50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