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井电动机星角自动转换节能配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4572.6 | 申请日: | 200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29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左松波;吴玉刚;于传良;魏玉山;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松波 |
主分类号: | H02P25/20 | 分类号: | H02P25/20;H02P23/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1106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电动机 自动 转换 节能 配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配电器,特别涉及一种抽油井电动机星角自动转换节能配电器。
背景技术
抽油机电动机的功率是按抽油机最大负荷需求所配置的,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增加,原油含水量不断上升、产液量逐年下降,抽油机的负荷普遍下降,“大马拉小车”现象日趋严重。抽油机系统效率低,电动机效率低,功率因数低,电动机长期工作于非经济运行区,由此造成电动机很大的电能消耗,因此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老式配电箱结构简单,只有过载、短路保护功能,没有节能转换功能,只能满足抽油机的启动与停止。针对这种实际情况,研发了星角节能自动转换配电箱,电动机在运行中能随着负荷的变化而自动相应调节,负载率大于40%,转换为三角形接法(可手动设置调整百分率),全电压运行;电动机轻载时,负载率小于40%,转换星形接法(可手动设置调整百分率),绕组在220V电压下运行。使其输出功率与工作所需达到最佳匹配。从而改善了电动机的功率因素,提高了电动机的运行效率。达到了节电效果。在电路中增加了老式配电箱中没有过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过电压以及外界高压窜入所造成的损失,使配电箱同时具备断相、过电压、过流、过载、短路等多种保护功能,延长了机电设备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抽油机配置的电动机效率低,功率因数低,电动机长期工作于非经济运行区,由此造成电动机电能消耗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点的抽油井电动机星角自动转换节能配电器,该配电器能使电动机在运行中能随着负荷的变化而自动相应调节,负载率大于40%时,转换为三角形接法(可手动设置调整百分率),全电压运行;电动机轻载时,负载率小于40%时,转换为星形接法(可手动设置调整百分率),绕组在220V电压下运行,使电动机输出功率与工作所需达到最佳匹配,从而改善了电动机的功率因素,提高了电动机的运行效率,达到了节电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其中,主电路包括有组合开关、通断电用交流接触器、三角形接法转换交流接触器、星形接法转换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电容补偿器构成,三相电源依次通过组合开关、二只综合保护器、热继电器与通断电用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电连接,通断电用交流接触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动机的输入端及三角形接法转换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星形接法转换交流接触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三角形接法转换交流接触器的输出端、星形接法转换交流接触器的输出端与电动机的输入端电连接,组合开关后的三相电源之间连接电容补偿器,组合开关后的三相电源分别通过压敏电阻接地;控制电路是由综合保护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停止按钮、启动按钮、熔断器、单相开关组成,启动按钮和停止按钮可以手动控制通断电用交流接触器的导通和截止,该控制电路接收综合保护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根据电流的变化控制三角形接法转换交流接触器、星形接法转换交流接触器工作,实现三角形接法和星形接法的转换。
其中的:
组合开关:作用是切断和接通电源以及起到短路保护作用。
通断电用交流接触器、三角形接法转换交流接触器、星形接法转换交流接触器:作用是切断和接通电源进入电动机以及互相切换改变运行方式达到节能目的。
电容补偿器:作用是起无功补偿作用,提高功率因数。
启动按钮和停止按钮:作用是控制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
综合保护器:作用是检测电动机线路电流,并根据电流变化发出指令控制电路,以及对电动机的断相、过载保护。
压敏电阻:作用是对电路的过电压保护。
热继电器:作用是起到过载保护作用,避免因电路过载而星角频繁转换。
时间继电器:星角转换过程中起延时转换作用
中间继电器:星角转换过程中的辅助触点作用。
单相开关:手动控制是否进行星角节能转换作用。
熔断器:起到控制线路过流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节电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松波,未经左松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4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