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水火管双炉排反烧锅炉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94238.0 | 申请日: | 2007-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48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万春 |
| 主分类号: | F24B1/185 | 分类号: | F24B1/185;F24B1/191;F24H1/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6201吉林省辽源市西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水火 管双炉排反 烧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锅炉设备,具体地说,它涉及的是一种卧式水火管双炉排反烧锅炉。
背景技术
燃煤锅炉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热能供应设备,而卧式锅炉又广泛应用在工业采暖和民用采暖系统中。卧式锅炉结构主要包括炉排、炉膛、锅筒、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构架和炉墙等。其燃烧方式是将固体燃料投放在固定炉排或机械炉排上,进行层燃燃烧。此种燃烧方式,燃烧效率低,并且燃烧的不充分,烟尘排放浓度超过国家环保标准,严重的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技术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一种水冷双炉排,干馏气化二次燃烧,高效传热,运行成本低,操作方便,节能显著,消烟除尘好,不用除尘器达到环保要求的卧式水火管双炉排反烧锅炉。
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卧式水火管双炉排反烧锅炉包括在锅壳的前端设有加煤口、拔火门、清灰门、横联箱,集箱管安装在锅壳的低部,前烟箱、后烟箱置于锅壳的上端,其特征是热管下端与水冷炉排上部之间设有干馏气化室,水冷炉排下部和活动固定炉排上部构成二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与回燃室中间隔墙设有方型出烟喉口,在热管的上端锅壳的中部安装螺纹烟管,侧烟道内设置对流管束,回燃室两侧设有双流出烟口。
所述的水冷炉排和活动固定炉排之间垂直距离为100mm-800mm。
所述的中间隔墙出烟喉口中心与活动固定炉排垂直高度为100mm-500mm间,出烟喉口尺寸100mm-200mm,数量为4-10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1、结构科学紧凑,外形尺寸小,制造耗材低,节省用户锅炉房造价;2、采用高效传热螺纹烟管和高效热管,强化传热,达到锅炉升温、升压快,提高了锅炉热效率,节能显著;3、采用双炉排干馏气化反烧,二次燃烧室,消烟除尘好,运行中不用除尘器,即可达到环保排放要求;4、燃用各种散煤和生物质再生燃料,一炉多用,只用引风机,节电、节能,降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够示意图。
图中活动固定炉排1,横联箱2,二次燃烧室3,水冷炉排4,干馏气化室5,热管6,侧烟道7,螺纹烟管8,锅壳9,集箱管10,出烟喉口11,双流出烟口12,回燃室13,后烟箱14,对流管束15,前烟箱16,加煤口17,拔火门18,清灰门19。
具体实施方式:
在锅壳9的前端设有加煤口17、拔火门18、清灰门19,集箱管10安装在锅壳9的低部,前烟箱16、后烟箱14置于锅壳9的上端,水冷炉排4和热管6焊接在锅壳9下部,前端焊接在横联箱2上,热管6下端与水冷炉排4上部之间设有干馏气化室5,水冷炉排4下部和活动固定炉排1上部构成二次燃烧室3,二次燃烧室3与回燃室13中间隔墙设有方型出烟喉口11,在热管6的上端锅壳9的中部安装螺纹烟管8,侧烟道7内设置对流管束15,回燃室13两侧设有双流出烟口12。
水冷炉排4和活动固定炉排1之间垂直距离为300mm-800mm,在此空间内,燃烧充分,提高燃烧率。
中间隔墙出烟喉口11中心与活动固定炉排1垂直高度为100mm-500mm间,出烟喉口11尺寸100mm-200mm,数量为6个,调解烟气速度,利于消烟除尘。
锅炉运行时,将燃料(原煤或生物质)通过加煤口17投放在水冷炉排4的上部,启动引风机,煤层经过预热、干馏、气化、着火、燃烬,炭渣落入活动固定炉排1的上部,二次燃烧室3内进行二次燃烧,高温烟气经中间隔墙出烟喉口11进入回燃室13内,进行热交换,高温烟气经过双流出烟口12,折转90度进入单侧(或双侧)侧烟道7内,对对流管束15进行横向冲刷热交换,经热交换降温、降尘后的烟气,经前烟箱16,折转180度,对螺纹烟管8进行高速螺旋冲刷,对流热交换,当烟温降至200度以下,由后烟箱14在引风机作用下经烟囱排入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万春,未经李万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42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面平整背面突出的平面实体振膜
- 下一篇:回转式砂带磨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