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版印刷技术制备树脂光学码盘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3745.2 | 申请日: | 200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40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赵书克;徐迈;王平;陈继桓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平 |
主分类号: | G01D5/347 | 分类号: | G01D5/3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1吉林省长春市一***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版 印刷技术 制备 树脂 光学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测量技术领域中涉及的光电轴角编码器上应用的光学码盘。
二、背景技术
光学码盘是光电轴角编码器中的角度测量元件,在已有技术中制备光学码盘是在玻璃基板表面真空镀铬形成金属铬膜,经光刻腐蚀后形成码道,成为光学码盘。制备光学码盘的最新技术,也是与本实用新型最为接近的已有技术是王平同志于2006年9月22日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纳米银盐乳剂照相制版形成光学码盘”,申请号为:200620029382.1,如图1、图2所示,包括高分子树脂基板1,纳米银盐乳剂层2,作为感光胶层,码道3是纳米银盐乳剂层曝光、显影后形成的码盘图案。尽管纳米银盐乳剂照相制版形成的光学码盘具有高的分辨率、高的解像力和清晰度的突出优点,但随着当代社会自动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编码器产品开始走向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光学码盘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人们希望有更简单成熟的码盘制备技术,它的设备投资小,成本更低,以适应对光学码盘更广泛的社会需求。
三、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大量使用金属银的纳米银盐乳剂照相制版制备光学码盘的较高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使用非银盐感光材料制版和印刷的传统成熟的工艺技术用于光学码盘的生产,使成本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制版印刷技术制备树脂光学码盘。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图3、图4所示,包括:高分子树脂基板4作为载体,黑体油墨层5和码道6;黑体油墨层5是采用印刷法在高分子树脂基板4上形成的,采用印刷法在高分子树脂基板4上没有涂上黑体油墨层的部份即是码道6,印刷版的图案模型是感光胶版对光学码盘母版曝光、显影翻制成的。
工作原理说明:采用制版印刷技术制备树脂光学码盘,是把传统成熟的印刷工艺用于制备光学码盘。它能满足光学码盘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包括黑体油墨层与高分子树脂基板结合的牢固度,黑体油墨层的光学密度,高分子树脂基板的光学透过率,码道图案的清晰度及可实现10μ间隔的码道分辨率。制版印刷技术制备树脂光学码盘,首先要利用感光胶版对光学码盘的母版曝光、显影后形成有码盘图案的印刷版。然后,再把黑体油墨通过印刷板印刷到高分子树脂基板上,形成光学码盘。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把传统、成熟的制版印刷技术用于树脂光学码盘的制备,工艺简单、成熟、制备周期短、质量高、成品率高、适于产业化,光学码盘的成本将成倍降低。
四、附图说明
图1是已有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案
本实用新型按图3、图4所示的结构实施,其中高分子树脂基板4采用改性聚碳酸脂一次浇注成型制备,黑体油墨层5是用丝网印刷法在高分子树脂基板4上漏印形成,码道6是丝网印刷版不能透过油墨在高分子树脂基板4上形成的空白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平,未经张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37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盘式物料输送陶瓷阀
- 下一篇:语音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