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关节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2887.7 | 申请日: | 200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6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常煜璞;史松霞;张阗;宋吉祥;孟曙光;王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23/06 | 分类号: | F16C23/06;F16C33/58;F16C33/66;F16C33/76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71039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关节 圆柱 滚子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关节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背景技术
关节轴承根据用途的不同其结构也较多,但较常用的是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的滚道面均为弧形,轴承工作状态下内外套圈为滑动工作面,结构简单。
如向心关节轴承,有一个内圈和一个外圈组成,承受径向载荷和任一方向较小的轴向载荷,具有润滑油槽和润滑油孔,接触角0-30°。不足之处是承受的径向负荷较小,同时外圈不是整体,不利于使用时的安装,轴承旋转精度难以保证,防尘和防漏效果差,不能满足特定主机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复合关节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将关节轴承外圈做成整体,同时采用双列圆柱滚子承担径向负荷,既能够保证轴承的旋转精度,而且能承受更大的径向负荷,还能保证轴承使用要求的接触角,同时装配简单方便。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复合关节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是由外圈、第一内圈、第二内圈、第三内圈、弹簧挡圈、第一列滚子、第二列滚子、螺钉构成,其中外圈、第一内圈和螺钉组成第一层关节结构,外圈为整体结构,外圈和第一内圈上均在外径圆周上设有油槽和油孔,由螺钉联结,外圈和第一内圈之间的接触角可以在0-30°范围内调整;第二内圈、第三内圈、弹簧挡圈、第一列滚子和第二列滚子组成第二层用来承受较大的径向负荷,第一列滚子和第二列滚子分别装在第一内圈的两个滚道槽内,弹簧挡圈卡于第三内圈滚道上的凹槽内,第二内圈的一个端面与第三内圈的小端面接触并可以分离,第二内圈和第三内圈上外径上有梯形凹槽,形成防尘和防漏回路,且第二内圈和第三内圈可以相互分离。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复合关节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采用使得关节轴承改进后将关节轴承和圆柱滚子轴承的优越性融于一体。能够在满足大的调心接触角的同时,又能承受大的径向负荷,还能够保证轴承加工达到较高的旋转精度;
2、使用中润滑方便,防尘防漏效果好,安装拆卸方便,满足了主机特定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外圈;2—第一内圈;3—第二内圈;4—第三内圈;5—弹簧挡圈;6—第一列滚子;7—第二列滚子;8—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在装配时,将外圈(1)与第一内圈(2)装配好平放;将第二两列滚子(7)放入第一内圈(2)滚道内,再将弹簧挡圈(5)与第三内圈(4)装为一体一起从第二列滚子(7)组件的内复圆塞入至一半宽度,待第一列滚子(6)装入第一内圈(2)内后,再将弹簧挡圈(5)和第三内圈(4)组件完全推入第一列滚子(6)和第二列滚子(7)的内复圆中,并将第二内圈(3)放入与第三内圈(4)接触装好;最后将螺钉(8)旋入的外圈(1)和第一内圈(2)之间,保持外圈(1)与第一内圈(2)连结,使轴承不散套;其中外圈(1)为整体结构以较好保证加工制造精度,弹簧挡圈(5)限制第三内圈(4)的轴向位移,并最大限度留出空间以保证在第一内圈(2)的两个滚道槽的圆周上装满滚子以提高承载能力,第二内圈(3)和第三内圈(4)上加工有梯形凹槽,形成防尘和防漏回路,以防止污物进入和润滑脂流失,第二内圈(3)和第三内圈(4)采用分离式,便于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28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型方体单电极柱镍氢电池
- 下一篇:输液用恒温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