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脱硫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2446.7 | 申请日: | 200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6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秦平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平安 |
主分类号: | F24H1/44 | 分类号: | F24H1/44;F24H1/24;F24H1/40;F23J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501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脱硫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脱硫锅炉。
背景技术
现有燃煤锅炉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化物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现有的锅炉脱硫措施主要分为烟气脱硫、燃烧前脱硫和燃烧中脱硫三种,其中燃烧中脱硫的方式是向炉内喷入钙基脱硫剂,将脱硫剂(石灰石、白云石、消石灰和碳酸氢钠)磨碎成粉状喷入煤粉锅炉上部,烟温为900~1250℃的区域,CaCO3受热分解,烟气中一部分SO2和几乎全部SO3与CaO反应生成硫酸钙CaSO4,同时和未反应的CaO与飞灰随烟气(包括未被吸收的SO2)一起流过锅炉下部受热面后排出,这种燃烧中脱硫的方式,脱硫剂是从炉膛上方喷入后下落到炉底,下落过程中的脱硫反应时间较短、脱硫效率低。而且这种脱硫方式需要专门的喷射装置和磨碎装置,锅炉改造和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合在民用的燃煤热水炉中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反应时间长、脱硫较彻底的高效脱硫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脱硫锅炉,包括炉膛及围设于炉膛外侧的水夹套,炉膛上方设有横向间隔布置的换热水管与水夹套连通,所述全部或部分的横向换热水管形成块状脱硫剂承托架,锅炉外壁上于块状脱硫剂承托架的对应位置开设有与炉膛内部相通的块状脱硫剂送料口,块状脱硫剂送料口上设有可开闭的送料门。
所述的形成块状脱硫剂承托架的换热水管呈围绕中央的环形或矩形分布。
所述块状脱硫剂送料口开设在锅炉外壁上换热水管所围绕的中央位置。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民用燃煤锅炉基础上利用换热水管作为脱硫剂的承托架,将换热水管作为承托架的原因在于,换热水管是民用燃煤锅炉的常用部件,炉膛上部烟气较多、温度较低,在炉膛上部的换热水管上放置脱硫剂利于进行脱硫反应,而且换热水管中有循环水流动,能够承受普通支架所不能承受的高温;另外块状脱硫剂可选择石灰石、白云石、消石灰等,这些材料本身就是块状,不需要特别加工,因此脱硫成本较低,而且块状脱硫剂的持续工作时间较长,脱硫效率更高。普通锅炉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进行脱硫改造时仅需要加设块状脱硫剂送料口即可,改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的炉膛1外侧围设有水夹套5,横向穿设在炉膛1上部的数根换热水管2与水夹套5连通,换热水管2在炉膛1内沿圆周均匀分布,锅炉的外壁上在六根换热水管2所围绕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与炉膛1内部连通的块状脱硫剂送料口,块状脱硫剂送料口上设有可开闭的送料门3。如图2所示,打开送料门3,将块状脱硫剂4放置在换热水管2上,关闭送料门3。块状脱硫剂4可使用块状的石灰石、白云石、消石灰。
上述换热水管2也可以呈围绕中央的矩形或其他形状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锅炉在燃烧时,块状脱硫剂4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钙达到固硫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打开送料门更换脱硫剂块、清理换热水管外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平安,未经秦平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24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