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稀相流态化焙烧炉复合炉墙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91847.0 | 申请日: | 200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38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朝侠;黄河;黄兴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朝侠 |
主分类号: | F27D1/10 | 分类号: | F27D1/10;F27B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3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相流态化 焙烧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稀相流态化焙烧炉,具体地说是一种稀相流态化焙烧炉复合炉墙。
背景技术
Al(OH)3稀相流态化焙烧炉是一种以稀相为主,稀浓结合的大型焙烧装置。焙烧炉的内衬材料工作状态为:在极短的时间里形成氢氧化铝10%的脱水和氢氧化铝向氧化铝的晶格转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炉子主炉炉衬需要能耐碱性含水10%以上的Al(OH)3,在高温热脱水状态下侵蚀和磨损。在我国,引进的第一代氧化铝焙烧炉已运行了10年以上,设计和应用工艺已成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些炉子在进行的多次大修中也暴露出一些炉衬损毁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气炉群的浇注料工作衬上,除了材质影响外与炉墙整体砌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有直接关系。研究应用的Al(OH)3稀相流态化焙烧炉新型炉衬结构,优化设计解决了不定形耐火材料骨架结构的力学最优分布,不同材质区别,膨胀率吻合等一系列行业难题。所以,Al(OH)3稀相流态化焙烧炉(G·S·C)的多层复合炉墙结构的合理设计,将大大提高炉子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上述存在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造价低的稀相流态化焙烧炉复合炉墙。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不足,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稀相流态化焙烧炉复合炉墙,包括钢质外壳、刚性轻质耐火保温砖、不定形轻质耐火浇注料层、重质耐火浇注料层,复合炉墙内有至少一根的金属锚固件,金属锚固件将刚性轻质耐火保温砖、不定形轻质耐火浇注料层、重质耐火浇注料层与钢质外壳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刚性轻质耐火保温砖与钢质外壳之间还设有柔性轻质保温纤维毡。
本发明的复合炉墙内设有多根的金属锚固件,金属锚固件将刚性轻质耐火保温砖、不定形轻质耐火浇注料层、重质耐火浇注料层与钢质外壳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金属锚固件前端为V形,整体成Y形,其前端两锚固壁之间的夹角>60°。
本实用新型采用Y形金属锚固件作为骨架,内外壁或外墙复合一层或多层不定形耐火浇注料层构成复合侧壁、炉墙的结构,可使侧壁内层即炉衬与金属锚固件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对耐磨炉衬起到了固定、加强、增韧作用,使复合构成的侧壁结构更加稳定,稀相流态化焙烧炉内炉墙中将分层砌筑的复式炉墙改为以金属锚固件为骨架的整体复合炉墙,可使复合层之间结合牢固,使炉墙寿命大大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造价低,安全可靠。
2、适用于替代、更新老式进口焙烧炉。
3、优化设计解决了不定形耐火材料骨架结构的力学最优分布,不同材质区别,膨胀率吻合等一系列行业难题。
4、金属锚固件的设计使其炉墙整体更加具有柔性,设计更加合理,将大大提高炉子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炉墙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钢质外壳;2、金属锚固件;3、不定形轻质耐火浇注料层;4、刚性轻质耐火保温砖;5、柔性轻质保温纤维毡;6、重质耐火浇注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知,其给出的稀相流态化焙烧炉侧壁结构示意图,侧壁的外层钢质外壳1上均布焊接多根金属锚固件2,金属锚固件2前端为V形,整体为Y形,其前端两锚固壁之间的夹角>60°,以金属锚固件作为骨架将不定形耐火浇注料层3和重质耐火浇注料层6构成的内层与钢质外壳1结合构成复合侧壁结构。
由图2可知,其给出的稀相流态化焙烧炉炉墙结构示意图,外壁的钢质外壳1上均布焊接多根金属锚固件2,金属锚固件前端为V形,整体成Y形,其前端两锚固壁之间的夹角>60°,以金属锚固件2作为骨架将钢质外壳1与内层的刚性轻质耐火保温砖4、不定形轻质耐火浇注料层3、重质耐火浇注料层6构成复合炉墙结构,在刚性轻质耐火保温砖4与钢质外壳1之间设有柔性轻质保温纤维毡5。其中的重质耐火浇注料形成炉衬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朝侠,未经李朝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18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