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频振动器电源控制柜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1053.4 | 申请日: | 200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17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郑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智杰 |
主分类号: | H02P27/04 | 分类号: | H02P27/04;H02H7/09;G08C1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3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振动器 电源 控制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变频器控制电机的供电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用无线遥控装置控制变频器启动和停止,能输出多档频率的高频交流电源,具有高频振动电机断(缺)相保护功能的用于直接驱动建筑工程高频振动器的一种高频振动器电源控制柜。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公路、铁路等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铁路、公路用桥梁混凝土大型构件预制工程中(如T型简支梁和工字梁等)所使用的高频振动器,为保证高频振动器可靠正常运转,都配有能直接用于驱动高频式振动器的供电装置。国内现有生产使用的高频振动器供电装置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
1、操作控制不便:混凝土大型构件预制工程中高频振动器多为短时工作,在使用时需要经常启动或停止高频振动器,但由于施工现场高频振动器安装工作地点与配套供电装置安放地点有一定距离,且施工现场噪声较大,高频振动器使用者与其供电装置操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困难,不能及时启动或停止高频振动器,易造成预制构件过振或欠振,预制构件质量难以保证。
2、混凝土大型构件预制工程中使用的高频振动器由于始终处于高频振动工作状态,经常出现高频电机供电电源缺相,而现有高频振动器供电装置缺少振动电机断(缺)相保护功能,高频振动电机常常因断(缺)相烧坏,即影响施工进度又增加了工程生产成本。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用无线遥控装置控制变频器启动和停止,能输出多档频率切换的高频交流电源,具有高频振动电机断(缺)相保护功能的用于直接驱动建筑工程高频振动器的一种高频振动器电源控制柜。
技术方案:
一种高频振动器电源控制柜,含有柜体,变频器,与变频器连接的启动按钮,转换开关,变频器的正转或反转指令端子上的启动按钮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一无线接收控制器的两控制开关接点,该两控制节点的连通和断开与无线发射器的启动和停止指令相对应。
所述无线接收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正极与变频器直流电源输出端连接,负极与变频器公共地线连接;或者无线接收控制器自身配带电源。
变频器的输出驱动端三相线穿过断相保护器的对应三相穿线孔与电机连接,断相保护器与高频振动电机配对使用。
所述断相保护器的常闭端子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C线圈,继电器JC线圈另一端连接电源,断相保护器的常闭端子另一端通过复位开关或按钮与电源连接。
所述继电器JC的常闭端子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通过电机故障指示灯连接电源,继电器JC的常开端子串联后一端与变频器公用端,另一端与无线接收器的控制开关接点和启动按钮相连。
与变频器的异常报警信号输出端子连接有故障信号灯、报警复位按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由于高频振动器电源控制柜内安装有无线遥控装置,可以远距离无线控制高频振动电机电源控制柜供电装置的启动和停止,高频振动电机与电源控制柜的安装地点和方式不受限制,操作人员在作业地点可以直接遥控高频振动器,操作控制方便;既减少操作人员因需要频繁启动或停止高频振动器而在作业地点与电源控制柜安装地点之间的往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电源控制柜操作人员和人工费用。
2、由于高频振动器电源控制柜的启动和停止能远距离无线控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预制构件的预制需要及时控制高频振动器的工作和停止,确保预制构件质量。
3、由于高频振动器电源控制柜内设置有断(缺)相保护装置,当高频振动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供电电源缺相时,能够及时切除工作电源,保证高频振动电机不会因断(缺)相而烧坏。
4、本实用的高频振动器电源控制柜,结构较简单,容易制造或改进,使用特别方便,非常利于推广实施。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高频振动器电源控制柜电路连接示意图之一;
图2:本实用新型的高频振动器电源控制柜电路连接示意图之二;
图3:本实用新型的高频振动器电源控制柜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4:无线发射遥控器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智杰,未经郑智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10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