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擦试验机用载荷加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0786.6 | 申请日: | 200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8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振;李键;李鹏;上官宝;高万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4 | 分类号: | G01N3/34;G01N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擦 试验 载荷 加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擦试验机用载荷加载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脉动加载或称脉动冲击加载,是试验和实际工程中一种常用的加载形式,是研究材料在冲击条件下性能的重要手段。实现脉动加载的方式有电磁加载法、液压法和传统的机械方法。电磁加载方法脉动载荷励磁信号受外界干扰大,加载力不易控制,且加载力较小;用液压法实现脉动加载,系统响应慢容易滞后,无法实现高频加载;传统的机械加载多采用偏振式或传动式,缺点是频率和加载大小不易调整,且使用过程中噪音比较大。
脉动冲击加载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中的应用,主要是模拟电力线在滑板滑行时的柔性波动以及机车振动、受电弓抬升力波动等对滑板的柔性冲击。现有的摩擦磨损试验设备中,有两种加载方式:一是完全恒定载荷加载,无法加载脉动冲击,试验中只能模拟受电弓抬升力对滑板和导线的影响,而无法考察各种冲击载荷的影响;另一种加载方式是在恒定载荷加载的基础上,在销试样夹具上增加弹簧,用来降低试验中的接触振动对销试样的冲击作用,模拟导线的柔性接触,但是弹簧所产生的弹性力完全源于被动地承受来自销试样的冲击力量,而且弹簧产生的弹性力是无法控制的,无法实现施加不同规律(波形)的脉动冲击载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试验机用载荷加载装置,以达到加载力量、加载频率可调,并减小冲击噪声。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采用了一种摩擦试验机用载荷加载装置,销试样夹具固定在传力杆的一端,传力杆的杆体以轴线方向直线移动的方式通过轴承装配在加载装置的本体上,传力杆另一端的加载装置的本体上设置有一套恒载荷加载装置,恒载荷加载装置的载荷输出头加载恒压力在该端头的端面上,在恒载荷加载装置上还加设有一套柔性脉动发生机构,该柔性脉动发生机构的柔性脉动输出与恒载荷加载装置的载荷叠加后通过恒载荷加载装置的载荷输出头施加在传力杆的对应端面上。
所述的柔性脉动发生机构由一往复运动发生器和一与该往复运动发生器传动配合的柔性往复推杆构成,推杆的一端与该往复运动发生器往复传动配合,推杆的另一端与恒载荷加载装置的载荷加载端或载荷输出头传动连接。
所述的往复运动发生器由固定在加载装置的本体上的电机及其转轴上装配的凸轮构成。
所述的柔性往复推杆由推杆和推杆上串设的柔性缓冲机构构成。
所述的柔性缓冲机构由一对推杆方向螺旋对接在一起的子母套管、缓冲弹簧和顶杆为主构成,子套管的尾端与推杆固定在一起,缓冲弹簧插装在子套管尾段内,顶杆的一端滑动插装在子套管的首段内并与缓冲弹簧顶压配合,顶杆的另一端通过安装的滚轮与凸轮滚压配合,顶杆与母套管的端口位置止脱配合。
所述的恒载荷加载装置由一拐臂式杠杆和砝码构成,拐臂式杠杆的拐点处转动装配在加载装置的本体上,拐臂式杠杆的一端头作为载荷输出头,另一端装配有加载砝码。
所述的柔性缓冲机构的推杆的尾端通过连接座与拐臂式杠杆的砝码装配锻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的机械加载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脉动冲击加载方法。保留了传统机械式冲击加载的简单、易实现、易控制的特点,同时又利用柔性加载方式,真实地模拟了弓网系统的接触方式,以便应用具有上述加载装置的试验机解决弓网系统的摩擦磨损问题。其具有以下特点:
(1)能够实现加载多种形式的脉动载荷。传统的机械式脉动加载只能提供简单的加载力为正弦或者余弦、以及冲击式的加载方式,本实用新型利用连续变半径凸轮在旋转一周时的外形尺寸的变化,作用在与凸轮接触的压缩弹簧上,通过压缩弹簧提供加载力。通过改变凸轮的外形,就可以获得多种形式的加载载荷。(2)能够获得不同的加载载荷。通过更换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获得不同的加载力,弹性系数越大,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时提供的力量也就越大。(3)能够方便地控制脉动加载频率。本实用新型利用变频电机带动连续变半径凸轮旋转,通过变频器改变电机转速来实现不同的加载频率。(4)降低了加载噪音。在凸轮与压缩弹簧的接触处增加一个滚动轴承,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不仅减小了接触处的摩擦能量损失和摩擦热的产生,更大大降低了摩擦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凸轮与顶杆的装配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未经河南科技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07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铸造系统
- 下一篇:消除加工面气孔的四缸箱体模具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