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感应碳管炉及电磁感应烧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0636.5 | 申请日: | 200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98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中;刘早强;李庆伟;李瑞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中 |
主分类号: | F27B5/14 | 分类号: | F27B5/14;F27B5/00;F27B5/06;F27B5/16;F27B5/1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大通;高为宝 |
地址: | 452483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感应 碳管炉 烧结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管炉加热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感应碳管炉及电磁感应烧结装置。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烧结行业大多使用碳管炉对物料进行烧结,现有的碳管炉多采用在碳管的两端加入一个电流较大的低压电使碳管导电发热,从而对碳管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由于碳管中的电流较大,这就需要在碳管的两端接两个庞大的铜电极,为了使铜电极在大电流和高温的环境下不埙坏,还要在铜电极外安装冷却水包,这样很大一部分热量被循环水带走,不仅影响了碳管两端的温度,而且增加了能耗;不仅如此,由于采用了使碳管导电的方法加热碳管,就使得碳管的升温速度慢,进行一次升温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还有,现有碳管炉炉体的保温材料通常选用碳粉,碳粉的流动性和渗透性非常强,因此在维护、更换碳管时碳粉很容易泄漏,不仅污染周围环境而且对维修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而且碳粉还很容易使测温通道堵塞,影响测温的准确性。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耗小、效率高、环保性能好的电磁感应碳管炉及电磁感应烧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感应碳管炉,含有壳体、中空碳管和电源控制电路,中空碳管的中间部分安装在壳体内,壳体内还含有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套装在中空碳管外,电磁感应线圈与中空碳管之间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和电磁感应线圈之间设有绝缘层,壳体含有外层壳和内层屏蔽壳,内层屏蔽壳与电磁感应线圈之间形成气体保护腔,在气体保护腔的周围设有密封的夹层冷却腔,夹层冷却腔的外壁上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电源控制电路为可控硅逆变电路或中频发电机,电源控制电路的交变电压输出端与电磁感应线圈的两端连接,该交变电压的电压值为100伏~500伏,频率为800赫兹~6000赫兹。
夹层冷却腔含有环绕电磁感应线圈的纵向冷却腔和位于中空碳管两边的横向冷却腔,纵向冷却腔和横向冷却腔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隔热层和中空碳管的外表面之间设有隔气层,电磁感应线圈的导线为空心结构,在中空碳管中部的直径方向并穿过绝缘层、隔热层和隔气层安装有内空心管,在内空心管的正对面并穿过壳体安装有外空心管,外空心管在壳体外壁的出口处设有测温窗口,测温窗口的材质为透光材料,测温窗口的外面设有红外线测温探头,在内层屏蔽壳与电磁感应线圈之间设有一定数量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一端与内层屏蔽壳固定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绝缘座,绝缘座与电磁感应线圈固定连接,壳体上设有气体保护腔进口管和气体保护腔出口管,气体保护腔进口管和气体保护腔出口管穿过夹层冷却腔并与气体保护腔连通。
电磁感应线圈的两端在壳体的出口处设置有绝缘板,电磁感应线圈的两端与绝缘板上的空心接线柱固定连接,外空心管的侧壁上设有清洁进气口和清洁出气口,夹层冷却腔和电磁感应线圈的导线内充满循环冷却液。
中空碳管的材质为石墨;隔气层的材质为石墨纸;隔热层的材质为炭纤维,或为炭毡;绝缘层的材质为云母纸;测温窗口的材质为玻璃;中空碳管为圆管或方管;循环冷却液为循环冷却水。
可控硅逆变电路含有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和控制模块,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逆变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电磁感应线圈的两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口与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中的可控硅的控制极连接;整流模块中可控硅的型号为KP100A/1600V~KP1000A/1600V,逆变模块中可控硅的型号为KK100A/1800V~KK1000A/1800V,控制模块含有中频加热控制板,中频加热控制板的型号为PB-787-2.2,生产厂家为郑州嵩山电气有限公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中,未经陈建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06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