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用立管连接集成管斗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90565.9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2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凤蕊 |
主分类号: | F16L5/00 | 分类号: | F16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457001河南省濮***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用立管 连接 集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给排水配件,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建筑用立管连接集成管斗。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采暖、给水、排水立管都必须穿越楼板,在穿越楼板部位,楼板施工时必须预留安装用的空洞;由于管道穿越楼板形成上下直缝,在楼板做防水时不易施工,尤其是管束穿越时,极易出现渗漏现象。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建筑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防渗漏连接结构,但大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具有安装方便、连接可靠的建筑用立管连接集成管斗,它可以有效解决管道穿越楼板造成的渗漏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立管连接集成管斗,所述管斗上部具有一槽体,所述槽体底板上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管道承插口,对应管道承插口连通有管道插口,所述管道插口设置在槽体底板下部。
所述管道承插口的直径大于管道插口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性,具体的说,采用该集成管斗,彻底杜绝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渗漏源,有效的解决了楼层管道在穿越楼板时容易出现的渗漏问题和管束穿越楼板无法施工的技术难题;同时,采用该结构的连接集成管斗,在施工时,可逐层安装立管,具有安装方便、施工效率高的突出优点,而且连接的可靠性很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建筑用立管连接集成管斗,所述管斗上部具有一槽体1,所述槽体1的底板3上设置有三个管道承插口2,对应管道承插口2连通有管道插口4,所述管道插口4设置在槽体1的底板3下部,所述管道承插口2的直径大于管道插口4的直径。
安装时,先将建筑楼板依据集成管斗大小预留洞口,然后,将集成管斗预埋到楼板内,并将楼板上面的防水层沿集成管斗壁板下翻到集成管斗内,再将上层管束的下端插入集成管斗的管道承插口3内,将下层管束的上端与集成管斗下面的管道插口4承插连接,最后,将管束固定,即可完成安装。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凤蕊,未经王凤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05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瓜种子高发芽率的育苗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耕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