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冷式热轧输送辊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0320.6 | 申请日: | 200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4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朱书成;曹国超;王希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02 | 分类号: | B21B39/02;B65G39/00 |
代理公司: |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帆 |
地址: | 4745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冷式 热轧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轧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内冷式热轧输送辊。
背景技术
在常规钢厂热轧生产线上,轧机前后输送辊随钢板轧制输送的要求不停的转动,输送辊子圆周各部位受到热轧板的热辐射量基本是相同的,圆周各部位所受热应力也基本相同,故输送辊基本不发生弯曲变形,或着说变形量非常小;随着轧制高强度钢板的需要,控冷控轧技术应运而生,控冷是将热钢板根据技术要求在输送辊上进行必要的空冷,这样就使得热钢板在输送辊局部区域停留时间大增,造成热钢板对输送辊的热辐射不均,特别是输送辊停止不动或转动范围小时,与钢板相接近的辊面受到热辐射强,而背面受到热辐射就要小得多,热应力不均使输送辊受到弯曲应力大,很容易发生弯曲变形,造成跳动过大,不能正常使用,过早报废。不仅造成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由于更换较频繁,作业时间明显减小,生产效益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冷式热轧输送辊,通过降低输送辊的温度,从而解决因热辐射不均造成的输送辊所受热应力不均带来的弯曲变形失效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冷式热轧输送辊,包括筒状辊身、固定安装在辊身两端的轴头,还包括一进出水旋转接头、一导流管、若干导流盘,所述旋转接头连接在一轴头上,所述导流管位于辊身内且与旋转接头的进水内管相通,导流管的末端有若干出水孔,所述若干导流盘间隔地与穿过其上中心孔的导流管焊接,导流盘外圆面与辊身内壁贴近且沿圆周分布有若干开口槽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送辊辊身内部设置由导流管、导流盘、辊身内壁之间构成的冷却水道,通过内部水冷的方式使输送辊受到的热辐射能量由冷却水带走,可有效降低输送辊的温度,使辊面温差大大减少,热应力不均明显减小,从而使输送辊发生弯曲变形的情况大大减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内冷式热轧输送辊,辊身1由厚壁管制成,轴头2、3焊接在辊身1的两端,辊身1内表面和轴头2、3内端面构成辊身内腔,用于进出水的旋转接头4通过其法兰盘41连接在轴头2的外端,旋转接头4的内管42为进水管,外管43和内管42之间形成的环形孔为出水孔,内管42伸入辊身1内腔,内管42插入位于辊身内的导流管5内,两者之间形成较小间隙配合,导流管5的末端有若干出水孔51。导流盘6有7个,导流盘6具有中心孔,导流管5依次穿过7个导流盘6的中心孔并与间隔布置的7个导流盘6焊接,导流盘6的外圆面贴近辊身1内壁,导流盘6外圆面上沿圆周分布有8个半圆形开口槽孔61。
应用时,接通冷却水进水,冷却水通过旋转接头4的内管42进入,经导流管5后从尾部出水口51流出,然后依次通过7个导流盘6上的半圆形开口槽孔61流出,最后通过旋转接头的外管43和内管42之间的环形孔流出,如此冷却水循环,冷却水与辊身1内壁热交换,带走辊身1受到的热轧板热辐射产生的热量,有效降低了输送辊的温度。特别是应用在钢厂轧制高强度钢板控冷工序时,由于输送辊温度的降低,使辊面圆周温差大大减小,热应力不均明显减小,输送辊发生弯曲变形失效的现象大大减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03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