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用液固流态化浮沉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0265.0 | 申请日: | 200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39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焦红光;聂其英;铁占续;郭小电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9/00 | 分类号: | G01N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小电 |
地址: | 454003河南省焦作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用液固流态化 浮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定煤炭密度组成状况的煤用液固流态化浮沉器。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重介质选煤始终是处理量最大、最经济的选煤方法,其主要分选依据是煤中可燃物与非可燃物之间的密度差,因此,煤炭的密度组成状况是重力选煤最关注的基础信息。通过测定煤炭的密度组成,能够认识原煤性质,评价煤炭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分选工艺和设备;确定理论分选指标并控制分选过程;评价分选效果等。当前测定煤炭密度组成普遍采用浮沉试验的方法,煤炭的浮沉试验按煤样粒度分为两种:一种是粒度>0.5mm煤样的浮沉试验;另一种是粒度<0.5mm的浮沉试验。后者又称为小浮沉试验,二者的区别在于操作过程及配置重液所用的药剂不同。为使浮沉试验的结果尽量准确,一般情况下都是用筛分分析得到的窄粒级煤进行浮沉,浮沉试验煤样的重量取决于煤炭粒度级的大小。对于>0.5mm煤样的浮沉试验通常是采用氯化锌和水配置的重液作为分离介质,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小于重液密度的煤必定浮在液面上,捞出后成为浮物;密度大于重液密度的煤必定沉于重液底部;而密度刚好等于重液的煤将在重液重悬浮,后两者合并称之为沉物。根据国标规定,煤样按1.3g/cm3、1.4g/cm3、1.5g/cm3、1.6g/cm3、1.7g/cm3、1.8g/cm3、2.0g/cm3分成不同密度级,必要时可增加1.25g/cm3、1.35g/cm3、1.45g/cm3、1.55g/cm3、1.9g/cm3、2.1g/cm3等密度。无烟煤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和增加某些密度。进行浮沉试验时,首先按规定或试需要配置好不同密度的重液,分别装入几个容器中;而后将盛有煤样的网底桶首先浸入到最低密度的重液中去,搅拌后静置直到分层完毕,用漏勺将浮物捞出,提出网底桶将沉物捞出,待重液脱掉后在再放入密度高一级的重液容器中来,如此反复,直到进入最后一个最高密度的重液。随后将各个密度级的煤样用清水冲去氯化锌后分别烘干、称重、计算产率并化验灰分,最后得到煤炭的密度组成状况。小浮沉由于煤样粒度细,沉降速度慢,因此必须在离心力场中进行,为避免氯化锌水溶液粘度大、产物清洗困难的缺点,一般采用四氯化碳、苯及三溴甲烷等有机溶液配置重液。
浮沉试验的主要弊病在于:(1)配置重液的氯化锌或其他有机溶剂存在腐蚀性,对人体会产生危害,还有可能同煤样发生化学反应;(2)试验过程复杂、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且耗时,尤其对于细粒煤,由于其沉降速度较慢,因此耗时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需要配置重液的条件下,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能够测定煤炭密度组成状况的煤用液固流态化浮沉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涡流管、下阀门、上阀门、工作筛、流化床、溢流口、溢流槽、测压口、切向给水管,流化床固定连接在涡流管的上部,涡流管的侧边设置有切向给水管,流化床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下阀门、上阀门及一列测压口,流化床下端内部固定设置了一个工作筛,流化床的顶端固定设置了一个溢流槽,溢流槽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溢流口。
所述的涡流管的内上部固定设置了一个水流筛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02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布机
- 下一篇:一种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