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单体支柱柱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0067.4 | 申请日: | 200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4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申永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永乐 |
主分类号: | E21D15/54 | 分类号: | E21D15/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 支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单体支柱柱鞋。
背景技术
在采煤工作面是依靠一组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当采煤工作面的底板为软体底板或特软体底板,为了防止单体液压支柱陷入底板,在单体液压支柱的下脚垫上单体支柱柱鞋,通过柱鞋来增加与软体底板的接触面积,使底板承受来自单体支柱的压强减小,从而进一步增加和稳定单体支柱的支撑力和迎山力。当前矿井所使用的单体支柱柱鞋一直沿用圆形柱鞋,它的结构是(参照图1和图2):在圆形底盘1上设有与之为一体的柱筒3,在柱筒圆周均匀分布有一组加强筋2,加强筋将柱筒与底盘支撑连接;在底盘上还设有一个回收孔4,用于穿钢绳,便于回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的单体支柱柱鞋虽然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以下缺失:
1、单体液压支柱与煤壁之间是刮板运输机,技术上要求,单体液压支柱与煤壁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接近最小设计距离,但单体支柱柱鞋的底盘的圆形结构被迫加大了单体液压支柱与煤壁之间的距离,即加大了工作面顶梁前端的空顶距离。空顶距离加大,冒顶隐患几率也随之加大。
2、由于单体液压支柱在回撤时放出的乳化液、工作面顶板淋水和工作面降尘时撒水,都会导致单体支柱柱鞋的底盘的底平面与软体底板接触部位进入水液体,加大单体支柱柱鞋与软体底板之间的吸力,使单体支柱柱鞋难以回收,丢失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能够缩小单体液压支柱与煤壁之间空顶距离;又能克服单体支柱柱鞋与软体底板之间的吸力,使单体支柱柱鞋便于回收的矿用单体支柱柱鞋。
为解决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矿用单体支柱柱鞋,是由底盘、底盘上的柱筒、连接底盘并支撑柱筒的加强筋构成。所述的底盘的俯视形状为矩形;底盘的底面加工有沟槽。所述的底盘的俯视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所述的沟槽5相互平行且均匀分布于底盘的整个盘底。
本实用新型将单体支柱柱鞋原有的圆形底盘改成矩形,可有效地缩小单体液压支柱与煤壁之间空顶距离,减小冒顶隐患;将底盘原底平面加工有沟槽,能够有效克服单体支柱柱鞋与软体底板之间因水液体的存在所产生的吸力,便于单体支柱柱鞋的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单体支柱柱鞋的全剖视主视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的单体支柱柱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全剖视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矿用单体支柱柱鞋,是由底盘1、底盘上的柱筒3、连接底盘并支撑柱筒的加强筋2构成。所述的底盘的俯视形状为矩形;底盘的俯视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底盘的底面加工有沟槽5,沟槽于外界贯通,沟槽的截面呈矩形、半圆形、三角形,沟槽5相互平行,均匀分布于底盘的整个盘底,平行排列,间隔可大可小,深度可大可小。在底盘上加工有一个回收孔4,它是用来穿钢绳的孔,便于回收。
如图5所示。所述的矿用单体支柱柱鞋,其底盘1、柱筒3及其内的空腔、加强筋2、在底盘上的回收孔4和底盘的底面加工有沟槽5均与实施例1相同。只有柱筒3上端呈直口状,以利于不同型号的单体支柱的配合和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永乐,未经申永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0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