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筒管挤压定型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90021.2 | 申请日: | 2007-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07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程兆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兆民 |
| 主分类号: | B27N5/02 | 分类号: | B27N5/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57002河南省濮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筒管 挤压 定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筒管成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植物纤维加工筒管的挤压定型机。
背景技术
现在生产中使用的筒管其原料是各种纸张,都是用纸做成的,制作方法是先把大卷装宽幅纸分切成多条窄幅,经上浆、卷绕而成,广泛应用于纺织、化纤、塑料薄膜、卷装纸业、化工粉状包装、礼仪庆典鞭炮、地板革、装饰布、传真、打印、食品包装及其他内外用纸质筒管的行业。这种方法要消耗大量的纸张,因纸张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用木浆制成的,我国是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纸张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供需矛盾日益扩大,这也造成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并且在造纸和制作筒管的加工过程中有时还造成环境污染,运行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另一方面,在我国工农业生产中存在有大量的废弃物,如稻草、麦秸、棉秆、玉米秆、蔗渣、树根、树枝、树稍、竹梢等,这些植物纤维在废弃过程中,常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排放污染物,造成大气和环境的污染。
而现在由植物纤维做成的制品,主要采用热压机挤压定型,无法做成筒管状制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植物纤维加工为筒管的挤压定型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筒管挤压定型机,机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加料斗、加热器和冷却水箱,机筒的内腔中设置有螺旋推进螺杆,螺旋推进螺杆的前端通过传动装置与电机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推进螺杆的后端固定有定型模具,该定型模具为圆柱体,其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定型模具外径与所述机筒的内径差为成型管筒的壁厚。
所述定型模具的前端通过调节螺母与螺旋推进螺杆后端连接。
所述机筒为组合式结构,由三个管段组成,相邻管段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箱安装在后部管段上,所述定型模具位于中后部管段的内腔中,螺旋推进螺杆位于前部管段内腔。
所述的加热器为两个,其中第一加热器安装在进料斗和真空排气口之间的机筒上,第二加热器安装在真空排气口和冷却水箱之间的机筒上。
螺旋推进螺杆由等径段和变径段组成,分别形成加料段、第一变径软化段、排气段、第二变径软化段、计量段,其上设置有等径、等距的螺旋叶片。
将符合成型筒管要求且经过拌胶的植物纤维自加料斗加入,物料进入挤压定型机后,在螺杆旋转挤压下,经过加料段、第一变径软化段进入排气段,排气段连接真空干燥装置,物料在排气段的压力骤降至零或负压,物料中受压的气体和汽化的挥发物直接从物料中释放出来,气体均由排气口被真空泵抽走,使物料含水量不超过5%,经脱除气体和挥发物的物料,再经第二软化段压缩软化后,通过定型模具。经过螺杆不断的向后挤压输送物料,在定型模具与机筒内壁之间的间隙中受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筒管。
附图说明
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挤压成型装置的机筒26外壁上依次设置有加料斗23、加热器、真空排气口27和冷却水箱31,机筒26的内腔中设置有螺旋推进螺杆24,螺旋推进螺杆24由等径段和变径段组成,分别形成加料段、第一变径软化段、排气段、第二变径软化段、计量段,其上设置有等径、等距的螺旋叶片,这种结构和二阶排气式塑料挤出机的螺杆结构相同。当然也可采用一阶式或双螺杆、多螺杆结构,当然这时不需要设置真空排气装置。螺旋推进螺杆24的前端通过传动装置22与电机21联接。螺旋推进螺杆24的后端固定有定型模具30,该定型模具30为圆柱体,其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定型模具30与所述机筒26的直径差为筒管的壁厚。环形凹槽有利于筒管成型过程中纤维层压、叠层。所述定型模具30的前端通过调节螺母29与螺杆24后端连接。所述机筒26为组合式结构,由三个管段组成,相邻管段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箱31安装在后部管段上,定型模具30位于中后部管段的内腔中,螺旋推进螺杆24位于前部管段内腔。所述的加热器为两个,其中第一加热器25安装在进料斗23和真空排气口27之间的机筒26上,第二加热器28安装在真空排气口27和冷却水箱31之间的机筒2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兆民,未经程兆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0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