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柱式锂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9128.5 | 申请日: | 200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2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庄俊峰;丁晓兵;陈飞;李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濮阳迈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0 | 分类号: | H01M10/40;H01M10/38;H01M6/14;H01M6/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457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式锂电池,尤其是一种能够固定电池内部部件从而防止电池内部短路,电池失效的锂电池。
背景技术
图1为常见的柱式锂电池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6和集流体9、外壳6内由外向内依次放置锂片5、玻璃纤维底膜7、四氟底膜8、边膜4以及正极碳包3,外壳6的上端与盖帽10密封焊接,盖帽10上设置有注液孔11和气密结构12,在外壳6的内部正极碳包3的上方设有采用玻璃纤维隔膜制成的上盖膜2。
此种结构的柱式锂电池由于在上盖膜和盖帽之间存在空隙,所以当电池倒置时上盖膜的位置和形状容易发生改变,上盖膜和正极碳包等内部部件容易挪位,容易引起电池内部短路,电池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柱式锂电池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固定电池内部部件从而防止电池内部短路,电池失效的锂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柱式锂电池,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由外向内依次放置锂片、玻璃纤维底膜、四氟底膜、边膜以及正极碳包,所述外壳的上端与盖帽密封焊接,所述盖帽上设置有注液孔和气密结构,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正极碳包的上方设有采用四氟材料的上盖膜,在集流体上上盖膜和盖帽之间套设有正极定位杆。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通过正极定位杆固定住上盖膜,从而防止上盖膜和正极碳包等内部部件位置改变。
另外,对于大型号的电池,由于其内部空间比较大,电池内部的结构更为松散,若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其固定效果会更加明显.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柱式锂电池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正极定位杆,2.上盖膜,3.正极碳包,4.边膜,5.锂片,6.外壳,7.玻璃纤维底膜,8.四氟底膜,9.集流体,10.盖帽,11.注液孔,12.气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柱式锂电池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包括圆柱形的外壳6,所述外壳6内设有集流体9,外壳6内由外向内依次放置锂片5、玻璃纤维底膜7、四氟底膜8、边膜4以及正极碳包3,外壳6的上端与盖帽10密封焊接,盖帽10上设置有注液孔11和气密结构12,在外壳6的内部所述正极碳包3的上方设有采用四氟材料的上盖膜2,上盖膜2厚度为0.10-0.25毫米,其外径与电池外壳6的内径相一致,上盖膜2的内径与集流体9的外径相一致,集流体9上在所述上盖膜2和所述盖帽10之间套设有正极定位杆1,正极定位杆1的内径与集流体9的外径相一致。
本实施例的柱式锂电池,上盖膜2的外径与所述电池外壳6的内径相一致,上盖膜2的内径与集流体9的外径相一致,有效地保证了电池的绝缘性,正极定位杆1的内径与集流体9的外径相一致,使正极定位杆1有效地固定在集流体9上。
本实施例的柱式锂电池依靠正极定位杆的定位作用,即使在电池注液过程中内部压力不断改变,或者运输使用中将电池倒置时,电池内部部件的位置也不会变化,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部短路,电池失效等问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濮阳迈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濮阳迈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91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矩阵小孔的多功能磁性钉板
- 下一篇:一种功率耦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