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送纸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9052.6 | 申请日: | 200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0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时栋;谢少东;王子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0/02 | 分类号: | B65H20/02;B65H35/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带包装纸的送纸裁纸机的送纸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送纸裁纸机的送纸机构采用两组送纸单元;每组送纸单元包括1个传动辊、1个从动辊、2个送纸气缸,从动辊两端部分别由轴承与从动辊轴承座相连,从动辊轴承座下固定有滑槽架,滑槽架的滑槽位于送纸机架上的直线导轨上,从动辊轴承座与送纸气缸的活塞杆铰接(2个从动辊轴承座对应2个送纸气缸),送纸气缸的缸体与送纸机架铰接(即从动辊可平移),传动辊的两端部分别由轴承与传动辊轴承座相连,传动辊轴承座与送纸机架固定连接(即传动辊不能移动),钢带包装纸从传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穿过,从动辊移动将钢带包装纸夹紧,传动辊旋转(由齿轮电机实现)将包装纸送出;即送纸机构含有2个传动辊、2个从动辊、4个送纸气缸,从动辊和送纸气缸个数较多,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送纸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送纸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挡块、第一直线导轨、第一销、连杆、第一从动辊、传动辊、第二从动辊、第二销、送纸气缸、第一滑槽架、第一从动辊轴承座、传动辊轴承座、第二直线导轨、第二滑槽架、第二从动辊轴承座、送纸机架、联轴器、齿轮电机、电机架;送纸机架为框架结构,传动辊的前后端部分别由轴承与前后端的传动辊轴承座相连,前端的传动辊轴承座与送纸机架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端的传动辊轴承座与送纸机架的后端固定连接;传动辊的后端由联轴器与齿轮电机的输出轴相连,齿轮电机固定在电机架上;
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分别位于传动辊的左侧、右侧(图1、图3的左为左侧或左端,图纸里为后端,图纸外为前端),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的轴线分别与传动辊的轴线并行;第一从动辊的前后端部分别由轴承与前后端的第一从动辊轴承座相连,前后端的第一从动辊轴承座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第一滑槽架,第一滑槽架的滑槽口朝下,送纸机架的前后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直线导轨,第一直线导轨位于传动辊轴承座的左侧,第一直线导轨与第一从动辊的轴线垂直,前后端的第一从动辊轴承座的底部的第一滑槽架的滑槽分别搁在送纸机架上的前后端的第一直线导轨上,第一直线导轨的左端侧设有挡块;
第二从动辊的前后端部分别由轴承与前后端的第二从动辊轴承座相连,前后端的第二从动辊轴承座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第二滑槽架,第二滑槽架的滑槽口朝下,送纸机架的前后端分别固定有第二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位于传动辊轴承座的右侧,第二直线导轨与第二从动辊的轴线垂直,前后端的第二从动辊轴承座的底部的第二滑槽架的滑槽分别搁在送纸机架上的前后端的第二直线导轨上,第二直线导轨的右端侧设有挡块;前后端的第二从动辊轴承座分别与前后端的送纸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前后端的送纸气缸的缸体分别与前后端的送纸气缸座铰接,前后端的送纸气缸座分别与送纸机架的前后端固定连接;
前端的连杆的右端部与前端的第二从动辊轴承座铰接,前端的连杆的左端部与前端的第一从动辊轴承座铰接;后端的连杆的右端部与后端的第二从动辊轴承座铰接,后端的连杆的左端部与后端的第一从动辊轴承座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第一从动辊与第二从动辊由连杆铰接,实现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联动,省去了第一从动辊移动的两个送纸气缸;第一从动辊与第二从动辊共用一个传动辊,省去了一个传动辊;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送纸机架的重量也较轻。
附图说明
图1是送纸裁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K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送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送纸裁纸机的裁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C-C向视图(1/2,对称);
图6是图1中沿D-D线剖视图(1/2,对称);
图7是图1中沿E-E线剖视图(1/2,对称);
图8是图1中沿F-F线剖视图(1/2,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9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绝缘/弹性应力材料复合热收缩管
- 下一篇:移动式安全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