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炉上料系统单片支架接头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88617.9 | 申请日: | 2007-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8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 发明(设计)人: | 赖华金;宋太云;马洌海;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F16B9/00;B65G4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伟 | 
| 地址: | 430223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系统 单片 支架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接头。
背景技术
高炉上料系统主皮带通廊跨度大,负荷重,中间设置有单片支架,参照图1。单片支架包括两根钢管柱,两根钢管柱与支架肩梁连接处构成支架接头。
现在的设计是,根据两根钢管柱中心轴线延长线交于皮带面处这一原则,来确定两根管柱的相交位置,参照图2,图3。这种方式具有受力明确的优点,但由于两根管柱之间具有实际的交点,在相交处管柱需要开槽口,管柱之间的接触面为复杂的二次曲线,因此制作和焊接难度大,焊接变形大,施工安装非常困难,效率低下。同时由于需要在管柱上开槽口,因此降低了管柱的强度,降低了支架的承重能力,不利于实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在支架接头存在焊接难度大、施工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头,它不仅可以增加支架的承重能力,受力明确,同时还具有焊接容易,变形小及方便施工的优点。
一种高炉上料系统单片支架接头,所述接头由高炉上料系统的两根管柱与肩梁固定连接形成,两根管柱分别与肩梁进行固定,两根管柱之间不具有实际的交点。
优选为,两根管柱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交点高于由高炉上料系统支架支撑的皮带面。
更优选为,两根管柱与地面所夹角度相同。
本专利所具有的优点如下:
本专利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控制两根管柱之间不具有实际的交点,使两根管柱分别与肩梁进行固定,这样就无需在管柱上开槽口,因此增加了支架的承重能力,同时,由于管柱之间不再具有连接关系,因此降低了接头制作和焊接的难度,施工容易,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控制两根管柱的延长线不再交于皮带面处,而是将交点往上提高,就可以避免管柱直接相交,两根管柱受力合理,焊接简单,变形小,安装施工方便。
两根管柱与地面所夹角度相同可以实现两根管柱均匀受力,均匀分担高炉上料系统主皮带的压力,受力更加合理,因此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高炉上料系统主皮带通廊支架和桁架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单片支架接头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专利所述支架接头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
一种高炉上料系统单片支架接头(图1中的I部分),所述接头由高炉上料系统的两根管柱1a、1b与肩梁2固定连接形成,本专利的创新点在于,参照图4、图5,两根管柱1a、1b分别与肩梁2进行固定,两根管柱1a与1b之间不具有实际的交点,因此无需为了考虑管柱之间的连接而在管柱上开槽口,增加了管柱的承重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接头的制作和焊接难度,施工容易,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实际操作中,在皮带面3与肩梁2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两根管柱1a与1b中心轴线的相交位置来确定管柱与肩梁2的固定位置。具体控制原则为,两根管柱1a与1b中心轴线的延长线交点高于由高炉上料系统支架支撑的皮带面3。
在上述原则基础上,最佳方案为,两根管柱1a、1b与地面所夹角度α相同,也就是说,两根管柱1a、1b与地面之间形成等腰三角形,这样,两根管柱均匀受力,均匀分担高炉上料系统主皮带3的压力,受力更加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示例性说明而并非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领域人员针对本专利所做的非实质性改进,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得到的,都应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86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液混合塔
 - 下一篇:高炉上料系统固定支架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