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旋耕船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8546.2 | 申请日: | 200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85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邵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万英 |
主分类号: | A01B33/02 | 分类号: | A01B33/02;A01B51/02;A01B63/26;A01B3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旋耕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旋耕船。
背景技术
在水田里,特别是深泥脚田里耕地,一般要用到机耕船。由于机耕船采用船体支承重量而浮于耕作层表面,其不破坏土壤硬底层,尤其是在湖田和沤田中耕耙,不沉陷,不打滑,其优越性相当突出。但目前的机耕船由于其结构上的限制,一般只能带普通铧式犁耕地,而不能带现有的刀片主动旋转的旋耕机耕地,由于使用普通犁耕地阻力大,机耕船的能源损耗相当大,因此耕、整地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旋耕船。以解决现有机耕船整地效果差,整地时能源损耗大、与现有旋耕机难以结合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它包括船体、发动机,在船体两侧设有驱动轮,所述船体后部铰接有旋耕机,在船体后部还设有一升降杠杆,该升降杠杆的阻力臂通过连杆与旋耕机的泥罩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杠杆的支点的外围设有限位弧板,所述升降杠杆的把手上设有限位手柄,该限位手柄与设置在升降杠杆的动力臂根部的限位栓连接,所述限位栓的端部嵌入限位弧板的限位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由调节方框和一对丝杆构成,其丝杆分别螺合在调节方框两端部的丝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旋耕机泥罩一侧设有链条盒,该链条盒中设有链条齿轮,所述旋耕机中的刀辊由链条齿轮传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作业效率高,操作轻便灵活等特点,应用本实用新型整地,可让水田内泥烂浆足,耕后平整。因此可广泛适用于平原、湖区、丘陵,山区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水田,尤其是普通拖拉机不能下去的深泥脚田。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方式的右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升降杠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连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其右视图。由图1并结合图2可知,它由船体1、发动机2,旋耕机7等构成。其船体2两侧设有驱动轮3,该驱动轮3上设有若干叶片31,叶片31在转动时,不断地插入土壤内以产生驱动力,因此在泥泞的水田里,驱动轮3可让船体1可自由进退。如图2所示,其旋耕机7主要由刀辊71和罩住刀辊的泥罩72构成。在泥罩72一侧设有链条盒6,链条盒6中设有主、副两个链条齿轮61、62,其中副链条齿轮62固定于刀辊71的端部,主链条齿轮61位于泥罩72上部,由船体1中的发动机1驱动;主链条齿轮61通过链条60带动副链条齿轮62转动,因此工作时,副链条齿轮62就带动刀辊71旋转,而刀辊71上的刀片73则在旋转中不断地切入土壤内,将土块破碎。
在本实用新型中,旋耕机7铰接在船体1后部,在船体1的后部设有升降杠杆4,该升降杠杆4的阻力臂44端部通过连杆8与旋耕机的泥罩72连接。由图3进一步可知,在升降杠杆4支点的外围处设有限位弧板5,限位弧板5上均匀等距的设有若干限位槽51,在升降杠杆4的把手上设有限位手柄41,该限位手柄41通过拉杆与设置在升降杠杆的动力臂42根部的限位栓43连接,所述限位栓43的端部嵌入限位弧板5的限位槽51内。
上述连杆8可优选长度可调的连杆,以便调整旋耕机与地面的距离。如图4所示,该连杆8由调节方框82和一对丝杆81构成,其丝杆81分别螺合在调节方框两端部的丝孔内,转动调节方框,可缩短或延长连杆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万英,未经邵万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85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