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腐、防粘灰风机叶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7712.7 | 申请日: | 200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06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袁润喜;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润喜;袁明 |
主分类号: | F04D29/30 | 分类号: | F04D29/30;F04D2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81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腐 防粘灰 风机 叶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叶轮。
背景技术
转炉炼钢厂的转炉一次烟气除尘风机,是确保炼钢正常进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但随着设备的老化,检修维护不到位,设备不匹配等原因,造成了风机叶轮粘灰的情况日趋严重,最终引起叶轮不平衡,振动造成停机、停产,需对风机叶轮重新进行清灰并做动平衡,钢厂做动平衡是采用表面打磨或焊接小钢板的方法,这样反复进行使风机连续运行时间由要求的28天左右最少缩短到7天左右,缩短叶片的使用寿命:另外有的单位在对叶轮清灰时采用酸洗的方法,严重腐蚀了叶轮表面,使叶轮越洗越薄,使其使用寿命大打折扣(最短不到一年);由于非计划停机清灰的增加(风机叶轮每次更换需要2--4小时),打乱了正常的生产调度,直接制约着生产产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各单位采用了喷水,喷气,涂抹陶瓷材料等各种措施,还是不能有效的解决叶轮粘灰而引起振动的问题。有人设计出《一种防积灰的离心通风机叶轮》(中国专利申请200420076633),由叶片、前盘和后盘组成,块状物体与后盘、前盘和叶片之间以焊接、铆接或粘接方式安装。块状物体的长度为叶片入口处宽度。它使叶片非工作面的积灰量少于原有积灰量的三分之一,大大减少积灰清除的工作量,风机运行周期可延长3~4倍,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容易的特点。《一种耐蚀、耐磨钛合金离心风机叶轮的制造方法》(中国专利申请200510017763),采用机加石墨模型,在真空铸造炉中浇铸出钛合金风机叶轮铸件;按设计要求对叶轮铸件进行机械加工;首先对叶片进行表面粗糙处理;再采用碱性氢氧化物,螯合剂,三羟基苯三种表面活化剂混合物的热溶液对加工后的钛合金叶轮叶片部位表面进行活化处理;最后在叶片表面采用喷涂方法把WC系金属陶瓷磨料粉末进行超音速喷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了叶轮粘灰,使叶轮不清灰,不做动平衡的时间可达到2个月以上的防腐、防粘灰风机叶轮。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是,穿过轮轴的内、外轮盘之间有叶片,内轮盘外有加强板,外轮盘有风洞,内、外轮盘、叶片和加强板与空气接触的面上喷涂有以聚四氟乙稀为基体树脂的含氟高分子涂料层。
本实用新型在内、外轮盘、叶和加强板与空气接触的面上喷涂有以聚四氟乙稀为基体树脂的含氟高分子涂料(),经过一年的试验证明,能有效地,大大降低叶轮的粘灰情况,使叶轮不清灰,不做动平衡的时间可以达到2个月以上,保障了风机的连续运行,为生产正常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不需要酸洗,不仅省掉清洗费用,而且使用寿命可提高到3年以上;
2)、不需进行清灰并做动平衡,省掉动平衡费用,延长使用寿命;
3)、减少了叶轮购置费;
4)、减少了检修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5)、减少了清灰停产的时间,提高了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叶片分布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穿过轮轴1的内、外轮盘2、3之间有叶片4,内轮盘2外有加强板5,外轮盘3有风洞6,内、外轮盘2、3、叶片4和加强板5与空气接触的面上喷涂有以聚四氟乙稀为基体树脂的含氟高分子涂料层7。
为确保本实用新型防腐、防粘灰的效果,喷涂以聚四氟乙稀为基体树脂的含氟高分子涂料层7前,需对叶轮进行表面喷砂处理后,处理后粗糙度为4-6级,处理后喷涂,以聚四氟乙稀为基体树脂的含氟高分子涂料层7的厚度为30-150μm,而后烘烤,烘烤温度为350℃-400℃;
本实用新型在内、外轮盘2、3、叶片4和加强板5与空气接触的面上喷涂有以聚四氟乙稀为基体树脂的含氟高分子涂料(),经过一年的试验证明,能有效地,大大降低叶轮的粘灰情况,使叶轮不清灰,不做动平衡的时间可以达到2个月以上,保障了风机的连续运行,为生产正常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润喜;袁明,未经袁润喜;袁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77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