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炼钢转炉修炉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87594.X | 申请日: | 2007-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96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 发明(设计)人: | 金辉;戴长清;叶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志菊 |
| 地址: | 4300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炼钢 转炉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转炉修炉设备,属于炼钢转炉修炉领域。
背景技术
整体转炉炉底部均为死炉底,所以只能采用上修法进行施工。一般采用修炉塔等专用修炉设备,耐火材料运输和施工人员出入方便,也易于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如果没有专用修炉设备而采用简易上修法施工时,可在炉内搭设脚手架然后铺跳板进行施工。耐火材料可以从炉内进入,也可以在炉壳上部开口进入。这样会给材料运输和施工人员的进出都带来许多的不便,同时施工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施工必须认真进行组织。
修炉塔虽然安全有效,可是价格昂贵(约人民币:900万元),需从国外进口,同时修炉塔仅适用于转炉上部烟罩为活动型。只有这种炉型,才能将修炉塔整体吊装进炉内。对于上部烟罩不是活动型的转炉则不能使用修炉塔。综合以上原因,国内转炉施工极少采用修炉塔,普遍采用简易上修法施工,其砖块易损耗、施工安全性低、施工难度较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砖块损耗小、施工成本低、施工安全、机械化程度高,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的炼钢转炉修炉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炼钢转炉修炉设备包括炉外施工平台1和炉内井架2,在炉顶上口有横梁8、9,炉内井架2固定在炉顶横梁9上、插入炉顶上口至炉体锥形腔下部,炉内吊盘4通过提升设备6的倒链吊挂在炉顶横梁9上;炉外施工平台1的通道1.1由炉体维修孔10通至炉内井架2。
所述的炼钢转炉修炉设备,炉内井架2下端安装有炉体锥形腔施工平台7,锥形腔施工平台7是组装结构,包括有两根横梁7.2和两根纵梁7.1交叉连接在炉内井架下框架上的主梁和在炉内井架下框架外、连接相邻主梁之间的支梁7.3。
所述的炼钢转炉修炉设备,吊盘通过4个电葫芦的倒链6吊挂在炉顶工字钢横梁上,倒链长度以使吊盘到达炉底为准。
所述的炼钢转炉修炉设备,炉外施工平台的通道1.1是水平运输滚道。
所述的炼钢转炉修炉设备,吊盘为组装结构,包括横竖梁连接起来的吊盘骨架和多块板构成的盘面。
所述的炼钢转炉修炉设备,在炉顶上口有横梁8、9上有通过电葫芦的倒链吊挂的吊篮3。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砖块损耗小,施工成本低;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增大机械化程度。与专用修炉设备相比成本低廉;与简易上修施工法相比施工简便、安全性大,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示意图。
图3是锥形腔施工平台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吊盘的骨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炼钢转炉修炉设备,包括炉外施工平台1和炉内井架2,在炉顶上口有横梁8、9,主梁8为20#工字钢,次梁9为16#槽钢。炉内井架2固定在炉顶横梁9上、插入炉顶上口至炉体锥形腔下部,炉内吊盘4通过四个提升设备6吊挂在炉顶横梁9上,提升设备6的倒链的长度以使吊盘到达炉底为准,并配置4台2吨手拉倒链11作为辅助定位绳。
炉外施工平台1的通道1.1由炉体维修孔口10通至炉内井架2。通道1.1是水平运输滚道。
炉内井架2下端安装有炉体锥形腔施工平台7。在炉顶上口横梁8上有通过电葫芦5的倒链吊挂的吊篮3。吊篮是运送耐火材料的,提升采用1台电葫芦(规格按实际需要配置)。
如图3:锥形腔施工平台7是组装结构,其骨架包括由两根横梁7.2和两根纵梁7.1交叉连接在炉内井架下框架上的主梁和在炉内井架下框架外、连接相邻主梁之间的支梁7.3组成的框架,再在框架上铺平台板7.4、7.5组成施工平台。平台板7.4、7.5各有两块。
如图4:吊盘为组装结构,其骨架由横梁4.1、竖梁4.2和圆框4.3连接起来的,吊盘骨架上放多块平台板构成的吊盘。炉内吊盘提升采用4台提升重量为2000kg为电动倒链,吊盘通过电动、手动倒链与炉顶横梁连接。
炉内电葫芦轨道梁为20#工字钢,井架主梁为16#槽钢,井架及平台的立杆、横杆、支撑杆为∠75mm*75mm*7mm,各连接板为t=8mm钢板。各杆件与连接板用螺杆相连。
使用方法:
1、将炉外施工平台1现场组装,组装好水平运输滚道及炉内井架等;亦可将炉内井架部件吊于炉内在炉内组装;
2、将水平运输滚道与炉体维修孔10连接;
3、通过炉外施工平台及水平运输滚道,将炉内井架2及吊盘组装所用零部件运至转炉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75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