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束U形预应力锚索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86811.3 | 申请日: | 200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58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胡清义;王犹扬;胡中平;杨一峰;曹去修;王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C5/08 | 分类号: | E04C5/08;E02B7/2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10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领域的分束U形预应力锚索。
背景技术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规模的增大,预应力闸墩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预应力闸墩是在混凝土闸墩内埋设预应力锚索,通过对锚索进行张拉,给闸墩混凝土预先施加一定的压应力,从而有效提高闸墩承受闸门水推力的能力。在二滩工程中的预应力闸墩上已开始使用U形锚索,相对于传统的直线锚索,U形锚索的优点是不需要在闸墩内预留拉锚洞,不会削弱闸墩结构,锚索端头不存在应力集中问题。但是现有U形锚索直线张拉段和弧形锚固段均采用大钢管成孔,采用整体穿索法施工,存在以下问题:
(1)穿索工序复杂:包括编索、盘卷、缆机吊运、卷扬机牵引等多道工序。
(2)穿索难度大:锚索重量在吨级以上,需要近二十个人同时在高空作业,穿索时需要缆机、转盘、卷扬机共同工作,并协调一致。
(3)施工质量不能保证:锚索的各根钢绞线不能绑扎太紧,不然张拉时会损伤钢绞线的外皮;也不能绑扎太松,否则钢绞线很容易互相扭绞,造成钢绞线两端对位不一致,钢绞线受力不均。上述要求施工时很难达到。
(4)锚索受力不均匀:在U形锚索的弧线段,钢绞线在张拉时会挤在预埋管一侧,互相挤压扭绞,使各根钢绞线受力不均匀,同时增大了预应力的摩擦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施工较为简单、锚索受力均匀和施工质量较好的分束U形预应力锚索。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2个直线张拉段和1个弧形锚固段,2个直线张拉段分别与弧形锚固段的两端相接,直线张拉段和弧形锚固段内穿有呈U形分布的钢绞线5,所述的直线张拉段包括连接板3和直套管2,直套管的前端接锚垫板6和锚夹具1,其不同之处在于弧形锚固段由U形分束管4构成,所述的钢绞线5穿经U形分束管,且两端经直套管2分别与锚夹具1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U形分束管4由多根U形小钢管堆焊在一起构成;每根U形小钢管中穿套一根钢绞线5。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U形分束管4的U形小钢管数量与钢绞线5的数量相同或多于钢绞线1-2根。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U形分束管4两端与连接板3相焊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直套管2一头相焊接;直套管的另一头与锚垫板6相套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U形分束管4、连接板3及直套管2预埋在预应力闸墩混凝土中,锚垫板6和锚夹具1露出于混凝土表面,钢绞线5在拉张后,通过真空灌浆法灌浆后密封在被施加预应力的构件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弧形锚固段采用U形分束管结构,每根小钢管内预埋牵引绳,穿索时将钢绞线与牵引绳连接后用人工逐根穿入预埋的U形分束管管道,施工过程无需大型机具,施工十分简便,降低了穿索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工期。
2、在U形分束管中各根钢绞线限制在小钢管内,不会互相扭绞,每根钢绞线都能均匀受力。因此,施工的质量好,锚索的各部分所施预应力均匀,使预应力锚索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使用时,分束U形锚索可采用真空灌浆法灌浆,浆液密实度大大提高,锚索的防腐性能也大大增强,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直套管与连接板及U形分束管连接部分的剖视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直套管与锚垫板相套接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6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