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干燥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6271.9 | 申请日: | 200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2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燕;陈国兴;陈振生;冯晨光;沈豫鄂;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5/02;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冯卫平;程祥 |
地址: | 430079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干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炉,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燃气干燥炉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生产出来的制冷设备中压缩机通常采用通过方式干燥,在干燥箱内由红外辐射和循环热空气干燥处理6小时,而干燥介质只在压缩机外部流动,这种干燥方式对于全封闭式无氟制冷压缩机,很难达到干燥技术要求,高温环境下压缩机内部的水分也能够被汽化,但水蒸气却很难排出机外,机体冷却时,汽化的水蒸汽又结露成水,其含水量很难达到要求。
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改进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微波热压缩机台(200610074589.5),包括:一压缩室,该压缩室内侧面或内部可设置一个以上之压板,以将该压缩室区隔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微波压缩空间;至少一个以上之压缩驱动部,该压缩驱动部系透过设置于该压缩室至少一侧面上以压板、板部、反射板组成的加压结构体,可对该压缩室进行加压;以及至少一个以上之照射部,该照射部系设置于该压缩室至少一内侧面上,包含一个以上之微波发生器,可照射出300-300000MHz周波数之微波至该压缩室,利用反射及穿透的微波,使被压对象内部分子震荡摩擦产生热量,以将被压对象从内部产生加热干燥反应,并利用加热压板及反射板的热量,将被压对象由外部加热、加压、成形、干燥或压贴。该方案采用的仍然是只对压缩机外部进行干燥,仍然不能压缩机内部的水分充分排出;另外,该方案占地面积大,热能损耗大,生产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干燥介质只在箱形工件外部流动,对于全封闭式无氟制冷箱形工件,很难达到干燥技术要求,高温环境下箱形工件内部的水分也能够被汽化,但水蒸气却很难排出机外,机体冷却时,汽化的水蒸汽又结露成水,其含水量很难达到要求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在箱形工件内外加热使箱形工件充分干燥的燃气干燥炉。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占地面积大,热能损耗大,生产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占地面积小,热能损耗和生产成本低,有效节约了资源的燃气干燥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燃气干燥炉,包括一个具有空腔并在一侧开有炉门的炉体,在炉体的外设有空气加热系统,空气加热系统的热空气管道和循环吸气管道分别与炉体的空腔相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外还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干燥压缩空气加热系统,在空腔内设有旋转架,在旋转架上装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箱形工件的挂具,能在旋转架上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挂具顶端设有导轮,挂具上具有一端用于通向箱形工件的内腔的空气管道,该空气管道另一端与干燥压缩空气加热系统相连通;炉门外侧设有挂具机架,挂具机架和旋转架之间通过过渡导轨相连。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在现有技术中加入了干燥压缩空气加热系统,在箱形工件外部干燥的同时对箱形工件的内部也进行干燥:将干净压缩空气脱水后加热,再导入制冷箱形工件内部进行传热传质干燥,将水蒸气从箱形工件内带出来,同时热空气在箱形工件外部循环加热,干燥箱形工件外壳和机体内排出的湿空气,经过5小时的干燥运行,保证箱形工件的含水量达到要求。
在上述的燃气干燥炉,所述的旋转架包括垂直设置在空腔内并且顶端与延伸出空腔外并能作周向运动的旋转轴延伸端相固连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底端与水平设置并固连在空腔底端的旋转架轴承内壁固连,所述的旋转轴延伸端与设置在炉体顶端与旋转架驱动装置连接的分度盘内壁固连,至少两个能在空腔内作周向运动的旋转臂一端固连在旋转轴上,另一端设有支撑滚轮,所述的支撑滚轮位于支撑机构上。
在上述的燃气干燥炉,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沿周向设置在空腔内壁的滑轨,所述的支撑滚轮位于滑轨上,所述的旋转架驱动装置为气缸活塞与分度盘固定的气缸,所述的气缸固定在炉体顶端。
在上述的燃气干燥炉,所述的空气加热系统包括与风机相连并且经热空气管道与空腔相贯通的热交换机,所述的风机经循环吸气管道与空腔相贯通,所述的风机与循环吸气管道之间还设有空气过滤器。
在上述的燃气干燥炉,所述的干燥压缩空气加热系统包括进气端经空气流量传感控制器与干燥压缩空气调节阀相连的干燥压缩空气加热室,所述的干燥压缩空气加热室的出气端经干燥压缩空气管道与旋转臂上的空气管道相连,所述的干燥压缩空气管道与空气管道之间设有旋转密封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62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