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管道支座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6239.0 | 申请日: | 200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93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谭清;钱志国;刘海;黄文豪;王军;岳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6 | 分类号: | F16L3/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管道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装置,尤其为垂直式或任意角度斜式大型管道安装时的固定支座。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当前管道铺设时,为固定管道,大多采用刚性固定支座予以定位。其不足:1、管道一般是在大气温度下安装的,当管道内通过的是高温热介质通过管道时,管道会因受热而膨胀,因管道安装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方向的推力使其窜动。加之管道还受到震动及应力的作用,倘若同时还受到地方或条件的限制,则管道极易产生轴向弯曲而变形;2、管道与刚性固定支座之间还容易产生摩擦,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管道在受热膨胀下不变形、减少管道与支座之间摩擦力的新型管道支座。
实现目的的技术措施:
新型管道支座,主要由支撑板、与支撑板连接的支杆组成,其在于:在支撑板上连接有二个轴支架,轴通过轴承与轴支架连接,在二个轴支架之间的轴上装有滚筒;支杆上加工有螺纹并连接有压板;连接有压板的支杆部分装在密封外壳内;碟簧件连接在压板与密封外壳的底板之间的支杆上,支杆与密封外壳的底板之间有间隙。
其在于:支杆还可另外通过加强板与支撑板连接。
其在于:支杆与密封外壳的底板之间的间隙至少为2mm。
其在于:新型管道支座的高度通过支杆上加工的螺纹予以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高度为可调的,其能适应管道所产生的位移、能吸收管道的振动、适应管道在热位移时的载荷变化、减少管道被固定而所产生的摩擦力、支座高度可调、管道使用寿命延长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管道支座有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管道支座无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3描述:新型管道支座:为了能适应管道所产生的位移而位移、适应管道在受热二产生位移时的载荷变化、减少管道被固定而所产生的摩擦,故在支撑板(1)上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二个轴支架(3),轴(4)通过轴承(5)与轴支架(3)连接,在二个轴支架(3)之间的轴(4)上采用紧密配合安装滚筒(6);支杆(2)的一端通过螺纹或焊接连接在支撑板(1)上;支杆(2)与密封外壳(8)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在支杆(2)上通过加工的螺纹连接压板(7),压板(7)的位置可根据碟簧件(9)的高度在在支杆(2)上进行调节;将连接有压板(7)的支杆(2)部分包括压板(7)装在密封外壳(8)内;碟簧件(9)通过螺纹连接在压板(7)与密封外壳(8)的底板(10)之间的支杆(2)上;支杆(2)与密封外壳(8)的底板(10)之间3mm间隙。
实施例2
结合图2、图3描述:新型管道支座:为了能适应管道所产生的位移而位移、适应管道在受热位产生移时的载荷变化、减少管道被固定而所产生的摩擦,故在支撑板(1)上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二个轴支架(3),轴(4)通过轴承(5)与轴支架(3)连接,在二个轴支架(3)之间的轴(4)上采用键安装滚筒(6);支杆(2)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加强板(11)和支撑板(1);支杆(2)与密封外壳(8)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在支杆(2)上通过加工的螺纹连接压板(7),压板(7)的位置可根据碟簧件(9)的高度在在支杆(2)上进行调节;将连接有压板(7)的支杆(2)部分包括压板(7)装在密封外壳(8)内;碟簧件(9)通过螺纹连接在压板(7)与密封外壳(8)的底板(10)之间的支杆(2)上;支杆(2)与密封外壳(8)的底板(10)之间45mm间隙,本例间隙之所以调到45mm,是由于所需支撑的管道高度发生变化而以适应其要求所为。
当所要支撑的管道高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支杆(2)上的螺纹调节其在密封外壳(8)的底板(10)之间的距离而达到调节本管道支座的高度,使其适应被支撑管道的要求。
当管道内通过的是高温热介质通过管道时,管道会因受热而膨胀,导致产生一个推力使其窜动,此时,滚筒(6)则随着管道的位移而转动;当管道受到震动时,则通过蝶簧件(9)将其吸收。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滚筒(6)及蝶簧件(9)结构,所以管道与本装置之间为柔性接触,其使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有利于保护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62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