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精度送极耳导向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5861.X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7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谢敬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千里马电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2/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63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送极耳 导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聚合物及动力电池制造生产线上正负极片焊极耳贴胶的一种加工机构,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高精度送极耳导向机构。它广泛应用于锂电池、聚合物及动力电池正负极片极耳传送导向。
技术背景
国内电池制造领域内,电池正负极片上极耳焊接前送极耳方式,普遍采用气缸传送,这种传送方式无法换型,误差大,精度低,对极耳材料包胶尺寸要求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存在的无法换型、传送误差大,精度低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精度送极耳导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高精度送极耳导向机构,它包括支架1、剪切机构6,整形机构7,过轮10位于整形机构7端部,整形机构7和剪切机构6位于支架1的两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动轮导向机构9,动轮导向机构9固定在支架1上,并位于剪切机构6和整形机构7之间,动轮导向机构9包括主动轮4、从动轮5,主动轮4上有主动轮凹槽4.1,与从动轮5上的凸台5.1相匹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轮10上有过轮槽10.1,所述过轮槽10.1与主动轮凹槽4.1在同一直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轮导向机构9和剪切机构6之间有导向模块3,所述导向模块3上有导向凹槽3.1,导向凹槽3.1与主动轮凹槽4.1在同一直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轮4与电机2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模块3由上模块3.3和下模块3.2组成,上模块3.3和下模块3.2固定在一起,所述下模块3.2上有导向凹槽3.1。
本实用新型高精度送极耳导向机构具有如下优点:采用多级凹槽导向极耳方式,减少了极耳传送方向的误差,提高了极耳传送的精度,效率高,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较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精度送极耳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轮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过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向模块(分体式和整体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电机,3.导向模块,3.1导向凹槽,3.2下模块,3.3上模块,4.主动轮,4.1主动轮凹槽,5.从动轮,5.1凸台,6.剪切机构,7.整形机构,8.极耳,9.动轮导向机构,10.过轮,10.1过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的限定,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高精度送极耳导向机构,它包括支架1、剪切机构6,整形机构7,过轮10位于整形机构7端部,整形机构7和剪切机构6位于支架1的两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动轮导向机构9,动轮导向机构9固定在支架1上,并位于剪切机构6和整形机构7之间,动轮导向机构9包括主动轮4、从动轮5,主动轮4与电机2连接。主动轮4上有主动轮凹槽4.1,与从动轮5上的凸台5.1相匹配(如图1、图2所示)。过轮10上有过轮槽10.1,所述过轮槽10.1与主动轮凹槽4.1在同一直线上(如图3所示)。动轮导向机构9和剪切机构6之间有导向模块3,所述导向模块3上有导向凹槽3.1,导向凹槽3.1与主动轮凹槽4.1在同一直线上。导向模块3由上模块3.3和下模块3.2组成,上模块3.3和下模块3.2固定在一起,所述下模块3.2上有导向凹槽3.1(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高精度送极耳导向机构工作过程如下:
过轮导向:极耳8按照图1所示来卷绕,极耳8通过过轮10,过轮10上有一过轮槽10.1(如图3所示),极耳8经过过轮10时在过轮槽10.1内将左右位置限制,起到导向作用。
动轮导向:极耳8通过过轮10后再经过整形机构7,主动轮4在电机2的带动下旋转,从动轮5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也随着旋转,将极耳8匀速的送到导向模块3内导向;极耳8被传送到剪切装置6刀口时,电机停止,此时主动轮4停止旋转,极耳8被切断。电机2继续旋转带动主动轮4旋转,将下道工位极耳8移动到剪切装置6刀口处。主动轮4表面有主动轮凹槽4.1,从动轮5表面有凸台5.1。在旋转过程中,主动轮凹槽4.1和极耳8下表面接触,凸台5.1和极耳8上表面接触,主动轮凹槽4.1、凸台5.1限制了极耳8左右上下的移动,保证了极耳8传送过程中的稳定,起到导向作用。(如图2所示)
模块导向:在传送极耳8过程中,极耳8匀速通过模块3。模块3分为上模块3.3和下模块3.2;导向凹槽3.1位于下模块3.2上;当极耳8通过模块3时,导向凹槽3.1限制了极耳8左右上下的移动,保证了极耳8传送过程中的稳定,模块3可以是分体式或整体式结构(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千里马电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千里马电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58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