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动金属管笙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5339.1 | 申请日: | 200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52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云;谢永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小云;谢永全 |
主分类号: | G10D7/00 | 分类号: | G10D7/00;G10D9/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60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 金属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活动金属管笙。
背景技术
笙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种类有圆笙、方笙等。这种乐器从殷周时就开始流行,发展至今,其制作技术虽经过不断改进,但主要局限在增减簧管数目及附设金属扩音管等方面。这些改进只能达到扩大音域及音量等效果,乐器的结构及功能不能得到根本性改进,现有技术的管笙存在如下突出弊端:
1)笙苗为紫竹制成,材料独特,制作工艺基本为手工,较为复杂,在长期吹奏使用中,保养维护难度大,材料易生霉变;
2)笙脚为术制,笙脚、簧片、笙苗之间用传统工艺来相互连接,易折断、漏气、耐久性差;
3)结构为固定式,笙苗双侧经过打磨,相邻竹管彼此相连,用紧固装置固定,笙苗不可互换,一只笙最多只能吹奏四种调,所以,要演奏所有调的乐曲需用3只不同调的笙;
4)改进加装的扩音管虽然是金属套管,固定于笙苗上,制作工艺复杂,不能上下调节,只能起扩音作用;
5)长期使用,因热胀冷缩,材料膨胀系数差异大等原因,容易使整个笙出现音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而提出一种活动金属管笙,其结构简单,可以自由调音,扩音,微调。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解决方案为:活动金属管笙,包括有笙斗、笙苗,笙苗通过其底部笙脚与笙斗活动配置,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笙苗外周套设有可调扩音管。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可调扩音管内部还设置有可调扩音副管。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可调扩音副管长度为60mm,直径为0.18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用金属管制作笙苗、用铜材料制作笙脚,使制作材料、工艺简单易行,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由于材料的变化,养护更为简单,清洗方便,不易损坏。
2)制作具有调音、扩音功能的可调扩音管,能对音高进行微调,提高乐器的音准。
3)由于制作材料的改变,以及应用可调扩音管,所以不必在笙斗上加装温控装置,降低了成本。
4)形成笙苗互换的活动结构,使演奏者根据自己的习惯,任意编排演奏指法,使演奏方便自如。如再配数根不同音高的备用笙苗就可以演奏各种调式的乐曲。
5)由于材料、工艺的变革,降低制作成本,节约资源。
6)能批量生产,提高乐器生产效率,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扩音器与笙苗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可调扩音管、笙苗与笙斗配置的俯视图;
图4为可调扩音管和可调扩音副管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活动金属管笙,包括有笙斗、笙苗,笙苗通过其底部笙脚与笙斗活动配置,笙苗外周套设有可调扩音管,所述的可调扩音管内部还设置有可调扩音副管,所述的可调扩音副管长度为60mm,直径为18mm。
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已制成一只21簧D调的金属活动管笙,该乐器另配不同音高的备用笙苗4根,可调扩音管21根,可调扩音副管6根,该乐器可以演奏各种调式的乐曲,音质、音色、音量得到提高,且易于维护,便于演奏和批量生产。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笙苗均为钢管制成,笙脚为铜制,笙苗直径为12mm。
下面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1、用金属材料制作笙苗:用薄壁金属管(钢管、铜管等)材料,采用标准化工艺制作笙苗,所有笙苗的制作材料为统一规格的金属管,可以实现工业化机器生产。
2、笙脚制作材料以及连接工艺的改革:笙脚用铜制棒材通过车、钻、切割制成(也可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厚壁铜管制成),笙脚与笙苗的连接采用焊接工艺(锡焊)。
3、将原固定式扩音管改制成可任意调节的可调扩音管。可调扩音管用金属板材冲压成型,卡固于笙苗上,除起扩音作用外,还可上下调节,对音高起微调作用。由于受到笙的紧固装置的影响,可调扩音管滑动受限,还可制作数只可调扩音副管,在可调扩音管上端或下端插入,以进一步达到调音作用。
4、制作一组不同调的金属备用笙苗,建立金属笙苗互换的新型结构。由于金属笙苗为统一规格,位置可以任意互换,也可以用备用调式的笙苗换下原有笙苗,解决了笙在演奏中的转调问题。
5、主要技术要求:笙斗面板孔、笙脚的加工精度要求根高,两者的精度直接决定了笙苗的置换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小云;谢永全,未经谢小云;谢永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53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施肥铺膜气吸精播机单体
- 下一篇:井下泥浆涡轮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