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轿棺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85170.X | 申请日: | 2007-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22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志田 |
| 主分类号: | A61G17/00 | 分类号: | A61G17/00 |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德斌 |
| 地址: | 4340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轿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棺木,特别涉及一种火化用的轿棺,属丧葬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人死以后,遗体放在木质的棺木(俗称棺材)内一起埋葬地下,是我国及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风俗,俗称为土葬。这种丧葬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消耗大量木材,而且还破坏生态环境,因此,近些年来,各国都在大力推行火葬。随着我国殡葬制度的改革,火葬已广泛地被国人所接受,但人们由于受传统的入棺为安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地方还是采用将死者装入棺木后一并火化,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思和孝心。但现在火化用的棺木都是以木质材料为主,不仅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而且木质棺木的体积大,笨重,制作成本高,运送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量轻、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外形美观,能大量使用再生材料制作,且搬运便利的火化用的轿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该轿棺由木马棺盖、承重板、抓扣轮和盆景棺厢构成,其特征在于:承重板的两侧分别制有抓扣轮,承重板的上面固定有盆景棺厢,盆景棺厢的上部装有木马棺盖。
所述的木马棺盖的上表面制有一天窗,天窗的两侧装有滑槽,滑槽内装有与天窗配套的遮挡板;木马棺盖的前端面或后端面,或前后端面上制有放置遗像的遗像框。
所述的遮挡板上装有一根穿过木马棺盖后端内部导管的导线,导线穿过盆景棺厢和承重板后与手柄连接。
所述的抓扣轮外表面制有指凹,指凹上面安装有拉手。
所述的轿棺外表面制有烤漆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轿棺采用再生材料制作,节药了木材资源。轿棺的承重板两侧装有抓扣轮和拉手,方便轿棺的搬运;木马棺盖上面设置有天窗,方便亲属瞻仰遗容;接合处粘贴有装饰线条,增加了轿棺的密封性能和美感。且质量轻,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轿棺的主视图;
图2为轿棺的左视图;
图3为轿棺的右视图;
图4为轿棺的俯视图;
图5为轿棺去掉木马棺盖后的俯视图;
图6为抓扣轮与承重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木马棺盖,2、盆景棺厢,3、抓扣轮,4、拉手,5、指凹,6、装饰线条,7、承重板,8、手柄,9、遗像框,10、导管,11、导线,12、遮挡板,13、天窗,1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轿棺由木马棺盖1、盆景棺厢2、抓扣轮3、拉手4和承重板7构成,木马棺盖1和盆景棺厢2均采用再生材料整体制造而成。所述的承重板7的两侧镶嵌有八个抓扣轮3,盆景棺厢2通过强力胶粘接固定在承重板7上,盆景棺厢2的上面装有与盆景棺厢2相配合的木马棺盖1。木马棺盖1上面制有用透明有机材料制成的天窗13,天窗13的两侧装有滑槽14,滑槽14的长度应大于天窗13长度的两倍;滑槽内装有遮挡板12和弹力带,弹力带的一端固定在滑槽14上,另一端固定在遮挡板12上。木马棺盖1的后端内装有一根导管10,与导管10的安装位置相对应的盆景棺厢2和承重板7上制有导线孔,导线11的一端与遮挡板12连接,另一端穿过导管10,再经盆景棺厢2和承重板7上的导线孔与安装在承重板7后端的手柄8连接。
抓扣轮3外表面制有指凹5,指凹5上面安装有拉手4。木马棺盖1与盆景棺厢2的接合处粘贴有装饰线条6,装饰线条6既起密封作用,又使轿棺增加美观感。轿棺内部用绸缎或皮革装饰。
使用时,将遗体放入盆景棺厢2内,再将木马棺盖1盖在盆景棺厢2上,然后将接合处涂上强力胶,使之粘合成为一整体;并在接合处外表粘贴上装饰线条6,以增加其密封性和美观感。当需要对死者进行最后告别,瞻仰遗容时,只需拉动导线11端部的手柄8,则遮挡板12就沿滑槽14移动,离开天窗13,当天窗13全部打开后,将手柄8插入与之配套的固定孔内固定,此时亲属则可通过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的天窗13瞻仰死者遗容,举行最后的告别。结束后,将手柄8从固定孔中取出,遮挡板12在弹力带的弹力作用下,滑回至天窗13上,将天窗13关闭。
此时,人们则可用手将轿棺通过抓扣轮3上的拉手4抬入火化地点。抬棺时,人们只需用一只手的手指从上至下穿过指凹5,抓住其上的拉手4,即能很方便的将轿棺抬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志田,未经曾志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51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段式计算机枢轴
- 下一篇: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及其程序和记录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