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三格化粪池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84955.5 | 申请日: | 2007-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52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洪松;毛旭辉;张维昊;陈兰洲;文成;刘蜀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3F5/14 | 分类号: | E03F5/14;C02F3/3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瑞棠 |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化粪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的化粪池,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三格化粪池。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化粪池作为一种简便的、无需耗能的污水就地处理设施被广泛地使用。化粪池利用沉淀作用截留生活污水中的粪便、纸屑、悬浮物等杂质,并且能够利用厌氧消化作用分解污染物。目前,化粪池的设计已经标准化,并已成为我国生活污水就地处理的主要构筑物,其中,三格化粪池的使用最为广泛。
但传统的三格化粪池仍存在一些弊病,尤其是当粪便污水与生活污水合流排入化粪池时,污水水量较大,化粪池体积较大,池容积有效利用率较低,容易短流;出水悬浮物浓度高,且大量微生物易随污水流失。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化粪池的处理效果,而且传统的三格化粪池易结垢,结垢后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三格化粪池。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合理、池容积利用率高、成本低、不易结垢、处理效果好、出水悬浮物浓度低、净化性能高、推广价值高的改良型三格化粪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第1格池设置了倾斜格栅,增强了化粪池对污水中粪便、纸屑、病原虫等杂质的截留作用,截留在倾斜格栅上的固体物质在干水时处于有氧状态,淹水时处于缺氧状态,在有氧-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第2格池是上流式厌氧池,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第1格池至第2格池隔墙中部过水方式,改为下部过水,第1格池底为倾斜式,在水流的冲击下,沉于池内的污泥可被泛起,增加了泥水接触面积,池容积利用率也大为提高,而且还避免了短流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结垢现象。在第3格池挂有圆盘型纤维填料,大大增加了池内微生物浓度及其与污染物接触的面积和时间,同时又起到均匀布水的效果,避免了短流现象的发生,并对悬浮物有截留作用,减少了随出水流失的生物量。减少了出水悬浮物浓度。
具体地说,如图1,本实用新型由前后依次排列的其上有第1、2、3盖板的(1、2、3)的第1、2、3格池(4、5、6)组成;
在第1格池(4)中,其上部向下依次设置有进水管(7)和倾斜格栅(10),其底部与国家标准化粪池设计不同,为倾斜池底(14),设置有第1过水口(12);
在第3格池(6)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2过水口(13)和出水管(8),过水区悬挂有纤维填料(11),形成厌氧微生物膜。;
倾斜格栅(10)下沿高于第2过水口(13)的下沿,而第2过水口(13)又高于出水管(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是对传统砖砌三格化粪池进行了改良,在第1格池(4)内设置有混凝土预制倾斜格栅(10),倾斜格栅(10)下沿高于第2格池(5)与第3格池(6)之间的第2过水口(13)的下沿,而第2过水口(13)又高于出水管(8),这样倾斜格栅(10)截留的固体杂质会经历干水期和淹水期一个交替的过程,即形成了一个好氧、厌氧的交替过程。第1格池(4)与第2格池(5)之间的第1过水口(12)设置在底部。当化粪池进水时,在水流的冲击下,沉于池内的污泥可被泛起,避免了板结和短流现象的发生,增大了池容积有效利用率。清除淤泥时,可打开第1、2、3盖板(1,2,3)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装置的格栅对污水中固体杂质的截留作用,增强了固体杂质的降解效果,降低了污水中悬浮物浓度。
2、泛起污泥后,微生物与污染物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处理效果。
3、悬挂填料表面积大,单位体积内的生物量较高。
4、悬挂填料的截留作用减少了生物量的流失,减少了出水悬浮物浓度。
5、由于水流剪切力及颗粒间碰撞摩擦等原因,形成的生物膜厚度较小,活性较大,生化反应速率较高。
6、减少了结垢现象的发生。
7、避免了短流现象的发生。
8、提高了池容积的有效利用率。
9、增强了处理净化效果,而且改进后的三格化粪池的体积较标准型的小,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第1盖板:
2-第2盖板:
3-第3盖板:
4-第1格池:
5-第2格池:
6-第3格池:
7-进水管:
8-出水管:
9-固定架:
10-倾斜格栅:
11-纤维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49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