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微循环诱导重建泵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84790.1 | 申请日: | 2007-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66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屯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屯君 |
| 主分类号: | A61M5/145 | 分类号: | A61M5/145;A61M5/14 |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瞿晖 |
| 地址: | 4351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循环 诱导 重建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骨组织缺血性疾病及骨折治疗的骨微循环诱导重建泵。
(二)背景技术:本发明人在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200320125587.6“骨折微循环诱导输液器”,能在不用X线照射下直接将药物输入骨折断端处,持续诱导骨折断端微循环重建,与常规方法相比,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治疗思路。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如给药装置金属导管出药端加工的微孔易被倒流的血液阻塞,影响后续给药的效果;同时,原贮药装置为气囊充气后间接加压,导致出药导管远端压力不足,不能保证将药物充分均匀地滴注至断端每一部位。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对在先申请的“骨折微循环诱导器”的部分结构进行改进,使导管出药端微孔不易阻塞,保证每次给药顺畅;同时,施以导管出药远端足够的压力,使药液呈喷射状滴注并均匀接触骨膜下。
本实用新型的骨微循环诱导重建泵,包括贮药加压装置,给药装置以及设置在贮药、给药装置之间的输液管,输液管上装有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装置包括连接座、内外导管;所述连接座下端与外导管连接,连接座上设置有可供内导管上下移动的滑槽;连接座一侧设有与前述输液管连接的进药管孔;所述内管置于外管内,内导管前端亦开有与前述进药管孔相匹配的进药口,内管一侧装有手柄;所述内外导管的出药端均开有微孔。
所述内外导管上的微孔上下错开设置,其错开的距离与连接座内导管移至滑槽顶部的距离相等,使用时,再通过移动内导管对齐微孔。
为防止内导管在外导管内旋转而导致微孔不能对准,沿内导管外壁和外导管内壁分别设置有互相匹配的凸起或凹槽,对内导管进行定位,使其只能沿滑槽轴向活动而无法径向转动。
所述贮药瓶上部设置有活塞式推注装置,包括半球形推注头、活塞杆以及设置在活塞杆外的密封伸缩气囊,贮药瓶一侧设置有活塞定位架。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是:将内外双层导管出药端植入患者骨膜下,通过固定环固定于健康皮肤。一般植入后3天将连接座与输液管对接,通过手柄移动内导管至滑槽顶部。此时,内管上部进药口与连接座进药管孔对齐,内外导管出药端的出药微孔亦互相对齐;人工推动活塞装置将贮药瓶中的药液推出,每天5ml,分7-14天给药;每次给药完毕,滑动内导管,使内管上部进药口与进药管孔、内外管出药微孔错开一定位置,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密封以及防止血液倒流阻塞微孔。如此类推,直到按要求输完全部药液为止。通过血管造影,确认骨组织血供恢复良好,必要时,可用本装置推注骨折诱导剂,即可拔除导管。
本实用新型经过上述改进后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贮药装置活塞人工推注给药,可使导管远端药液呈喷射状均匀滴注至骨膜下,及时有效地恢复骨组织血供,加速骨折愈合,克服了原装置由于压力不足所造成的药液不能均匀送至远端导管的不足。
(2)每次给药完毕后,通过手柄将内管沿滑槽上滑至滑槽顶部,此时内外导管出药微孔即错开位置呈封闭状,有效地防止了血液倒流而引起的微孔阻塞。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给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上部贮药加压装置,下部给药装置以及输液管构成,其中贮液加压装置包括贮药瓶1,贮药瓶底部设有进药口2,出药口3,出药口连接有输液管4,输液管上装有管阀5,输液管后部连接的是软导管6,贮药瓶上部设置有活塞式推注装置,包括半球形推注头7,活塞杆8,活塞杆外设置有密封伸缩气囊9,在贮药瓶一侧还装有定位架10,以避免推注装置反弹。总之,整个结构既要满足推注加药的压力,又要确保整个贮药加压装置处于密封状态下。给药装置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它包括连接座11,内外导管12、13,连接座下端与外导管13的喇叭口连接,连接座内开有滑槽14,内导管12置于外导管13内,其上端至滑槽内并可沿滑槽移动一定的距离(3mm)。连接座一侧开有与上述输液软导管6连接的进药管孔15,内导管前端亦开有与此进药管孔相匹配的进药口16,在进药口的对侧装有方便内管沿滑槽移动的手柄17,在内外导管的出药端均开有出药微孔18。如图3中所示,沿内导管外壁设有凹槽19,沿外导管内壁设有凸起20,彼此互相卡入定位,以避免内导管轴向转动而导致加药时出药微孔不能对齐。不给药时,上部进药管孔及进药口以及内外导管的出药微孔位置是错开的;需要给药时,移动手柄将内导管沿滑槽上移,导通进药口和对齐上下出药微孔;如此操作,即可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屯君,未经王屯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4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