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熄焦炉一次除尘器的叉形溜槽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4658.0 | 申请日: | 200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12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盛军波;涂红兵;张之来;潘立慧;李世明;魏松波;梁治学;方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炉 一次 除尘器 叉形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行业炼焦生产中所使用的干熄焦炉,具体地指一种干熄焦炉一次除尘器的叉形溜槽。
背景技术
干熄焦是钢铁行业炼焦工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在改善焦炭质量、回收利用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传统湿熄焦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干熄焦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得到全面的推广应用。干熄焦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方法。在干熄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焦炉顶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焦炉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焦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焦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到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焦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
干熄焦炉一次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重力除尘,目的是除去循环气体中的粗颗粒焦粉,防止循环气体对系统设备及其管道的磨损,保护锅炉炉管。经过一次除尘后循环气体含尘量约为10~12g/m3。
干熄焦炉一次除尘器的叉形溜槽呈梯形形状,下部与水冷套管连接。叉形溜槽内焦粉温度在900℃左右,通过水冷套管将焦粉的温度冷却到200℃以下排出。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循环气体在干熄焦炉内高速流动,带动焦粉在一次除尘器的叉形溜槽内高速旋转,产生很大的摩擦力。目前,该叉形溜槽的内壁面依次采用两层耐火浇注材料(及CL-80)来保温隔热,先在内层喷涂30mm厚的CL-80浇注料,再在外层喷涂70mm厚的ZCH-010浇注料。但在实际生产中,该叉形溜槽普遍存在内衬材料脱落、烧穿现象,给干熄焦炉的稳定运行带来极大的困难。有数据表明:干熄焦炉投产使用二个月后,在高温及焦粉的冲刷下叉形溜槽内壁喷涂的耐火浇注材料开始脱落,叉形溜槽外表面局部温度高达500℃以上,外部钢板很快被烧穿,因该区域是负压区,大量空气从烧穿部位进入干熄焦循环系统内与焦粉燃烧,导致叉形溜槽内部温度急升,形成恶性循环,加焊20mm厚的钢板也不能抵抗焦粉的冲刷。而且,叉形溜槽外部加焊钢板、内部喷涂浇注料都需要干熄焦炉停产降温降压,处理后也只能保证一个月左右的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靠、能大幅提高使用寿命、保证干熄焦系统稳定运行的干熄焦炉一次除尘器的叉形溜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干熄焦炉一次除尘器的叉形溜槽,包括叉形溜槽本体,所述叉形溜槽本体的内壁上涂覆有一层耐火内衬,所述耐火内衬的表面上砌筑有一层耐火粘土砖。所述耐火内衬采用硅酸铝纤维板内衬,所述耐火粘土砖采用型号为QN53的粘土砖。
进一步地,所述叉形溜槽本体的八字形斜面内壁上设置有与所砌筑耐火粘土砖一一对应的Γ形不锈钢固定钩,所砌筑耐火粘土砖的一侧加工有与所述Γ形不锈钢固定钩相钩挂配合的凹槽。通过Γ形不锈钢固定钩的钩挂作用结合砌筑手段,可以将耐火粘土砖牢固地布置在叉形溜槽本体内壁上的耐火内衬外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设计涂覆在叉形溜槽本体内壁上的耐火内衬特别是硅酸铝纤维板耐火内衬具有极好的隔热性能,所设计砌筑在耐火内衬外侧的耐火粘土砖具备很强的耐磨性能和急冷急热性能,两者有机地组合为一体,相互协同作用,能效克服传统叉形溜槽内衬耐磨性能差、耐不住焦粉冲刷的缺陷,大幅增强叉形溜槽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大幅提高干熄焦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容易、维护方便、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实践证明,本实用新型试运行二年多无脱落及破损现象,叉形溜槽表面温度最高不超过100℃,完全满足生产需要,其使用寿命预计在四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干熄焦炉一次除尘器的叉形溜槽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叉形溜槽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46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式双皮碗测试密封段
- 下一篇:活页式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