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蟑螂诱杀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4523.4 | 申请日: | 200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67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侯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翀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02;A01M1/22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71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蟑螂 诱杀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捉或杀灭昆虫的固定式装置,特别是诱捕后用电击杀蟑螂的一种蟑螂诱杀器。
背景技术
蟑螂是公共场所和家庭中极为常见的有害昆虫,由于它体型扁平、瘦小,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使人工捕捉十分困难。若采用毒药诱杀,蟑螂吃药后到处躲藏,尸体难以发现,仍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91667Y,公告日:2007年4月25日,实用新型名称《多用途诱捕器》,提出了在开口向上的筒体上设有筛板,筛板上设有带有细管的孔的诱捕器,筒体内放置诱饵,蟑螂等害虫可从筛板上的管孔中进入筒体,却无法从管孔向上爬出。该诱捕器结构简单,不用药饵,但对筒体有一定的高度要求,体积较大,一是蟑螂等害虫不易爬上筒体顶部,二是筒体内诱饵的气味不易散发,诱捕效果不够理想。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652140,公告日:2004年11月3日,实用新型《蟑螂捕捉器》,提出了在捕捉室设置翘板式活动门的技术方案,蟑螂进入后,翘板动作,其上方的摆动门即放下,将蟑螂关入捕捉室内。动作灵敏,捕捉效果较好,但其结构比较复杂,摆动门复位操作较麻烦,捕捉一只蟑螂后摆动门就不能再次打开。而且以上两种方案捕捉到蟑螂后,不能随即将其杀死,还需将其倒出处置,操作不方便,容易导致蟑螂的逃逸。而且若方法不当,死蟑螂身上的卵还可繁殖,杀虫不够彻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引诱效果好,捕捉效率高且可及时杀死蟑螂的一种蟑螂诱杀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蟑螂诱杀器,有一个盒体,在盒体的周边设置有进口通道,在进口通道内设置有活动门,活动门为网格门,网格门的上部铰接在进口通道内壁上方,网格门的下部倾斜向内搭接在盒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盒体内部对应网格门依次设置有电网室和诱饵室,电网室由金属网格包容而成,电网室上设置有连接网格门的开口,盒体上设置有连接电网室的电击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盒体的进口通道内侧设置有高于盒体内底的台阶,电网室底部的金属网格与进口通道的台阶持平。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网格门的下方设置有栅齿,栅齿穿过电网室底部的金属网格斜靠在盒体内底的台阶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进口通道的外侧设置有斜坡。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盒体的顶部设置有盖板。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电网室的顶部设置有网盖。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电击器内部设置有交直流电源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引诱蟑螂的效果好。蟑螂入口紧靠地面并设有便于其进入的斜坡,适合蟑螂的爬行习性;采用网格式活动门,有利于诱饵气味的散发,也使诱饵容易被蟑螂发现。2,捕捉效率高。网格门斜压在进口上,蟑螂顶起网格门即可进入电网室内,进入后,网格门端部设置的栅齿插入电网室下方的网格中,蟑螂无法开启网格门退出。网格门动作灵敏,单向性好,具备自行复位功能,可多次动作捕捉蟑螂。围绕电网室可设置多个进口,以提高捕捉效率。3,灭杀蟑螂方便。电网室联通电击器,并连接交直流电源,可随时打开开关杀死蟑螂,也可破坏蟑螂卵,使其无法繁殖。4,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可捕杀蟑螂,也可诱捕老鼠等有害动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翀,未经侯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45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分类封装芯片的处理机
- 下一篇:力和位置感应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