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管陶瓷内衬煤粉喷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4055.0 | 申请日: | 200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41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华;方连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青山区北湖兴民铸造厂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F27D3/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85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管 陶瓷 内衬 喷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治炼中使用的一种喷煤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双管陶瓷内衬煤粉喷枪。
背景技术
高炉喷煤是增铁节焦的重要手段,喷煤量的高底,能有效控制焦比,从而降低冶炼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喷煤工艺流程一般是由供料、制粉、喷煤三大部分组成。煤粉喷入高炉的部分就是喷煤枪(煤粉喷枪),目前高炉大部分都是使用单管直吹式煤粉喷枪,一般使用寿命只有15-20天,它存在的缺陷是:①、由于煤枪插入处与风管形成有一个9°-11°夹角,直吹管容易冲刷风管降低风管的使用寿命。②、直吹管前端在炉内的温度较高,加上煤粉的高速冲刷,极易损耗,造成换枪频繁,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降低,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双管陶瓷内衬煤粉喷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双管陶瓷内衬煤粉喷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三通管11、内管1、外管2,进煤连接管15、进煤球阀10,所述内管1与外管2之间有通风道16;内管1与外管2的前端部有弯形12,后端部上方有三通管11,三通管11的后端部通过进风连接管14与进风球阀13连接,进煤连接管15的后端与进煤球阀10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管2的中间部位有煤枪定位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煤枪定位装置由密封螺栓3、锁紧螺栓4、垫圈5、锁紧套6和定位卡7组成,锁紧套6位于定位卡7内,锁紧螺栓4和锁紧套6之间有垫圈5,锁紧螺栓4的外端有密封螺栓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弯形12的弯角度为9°-1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管1的前端弯形12处内侧有陶瓷弯管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通风道16内有钢条9,所述钢条9均布在通风道16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煤粉喷枪的长度为274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弯形12的长度为200mm。
本实用新型双管陶瓷内衬煤粉喷枪具有如下优点:1、使用了双层不锈钢管(内管和外管),通过两管间隙吹入的空气对两层钢管起到了冷却的保护作用,由使煤粉喷枪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10-15天增加到165,降低了生产成本。2、由于使用的时间长,就不用频繁地对煤枪进行更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3、此管前端改变了以前的直吹方式,而是利用了一定的角度,这样降低了煤粉对高炉其它备件的冲刷和磨损。4、冷却方式和改变角度同时也避免了结焦。5、本本实用新型双管陶瓷内衬煤粉喷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管陶瓷内衬煤粉喷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双管陶瓷内衬煤粉喷枪,它包括三通管11、内管1、外管2,进风连接管14、进煤连接管15、进风球阀13、进煤球阀10,所述内管1与外管2之间有通风道16,内管1与外管2的前端部有弯形12,弯形12的弯角度为9-11°,所述内管1的前端弯形12部位处内侧有陶瓷弯管8,内管1与外管2的后端上方有三通管11,三通管11通过进风连接管14与进风三通球阀13连接,进煤连接管15与进煤球阀10连接,煤粉喷枪的长度为2745mm,弯形12的长度为200mm。
外管2的中间部位有煤枪定位装置,煤枪定位装置由密封螺栓3、锁紧螺栓4、垫圈5、锁紧套6和定位卡7组成,锁紧套6位于定位卡7内,锁紧螺栓4和锁紧套6之间有垫圈5,锁紧螺栓4的外端有密封螺栓3。
内管1与外管2之间的通风道16内有钢条9,所述钢条9均布在通风道16内,这样能在内管1与外管2之间形成匀隙,使风的强度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青山区北湖兴民铸造厂,未经武汉市青山区北湖兴民铸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40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管内喷旋流淬火装置
- 下一篇:干挂带饰面的复合保温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