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管道弯头漏磁检测用磁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3295.9 | 申请日: | 200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4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武新军;谢三洋;康宜华;李春树;李涛;高丽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管道 弯头 检测 磁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磁磁化装置,具体为一种工业管道弯头漏磁检测用磁化装置,特别适用于大口径厚壁管的磁化。
背景技术
管道弯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直接承受输送介质的冲刷极易发生壁厚减薄、腐蚀等缺陷,是管道系统中工作最恶劣的部位。因此,须对弯头进行检测保证其安全运营。目前,在管道弯头检测中主要有磁粉、超声波和射线等方法。磁粉检测只能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缺陷,且检测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射线检测可检测管道内部缺陷,但需要防护措施,仅用于关键管道的检测。超声检测需要耦合剂,且只能单点抽检,无法实现连续测量。漏磁检测由于可检测管道内外部缺陷,近年来开始在管道弯头检测中得到应用,程顺峰等[程顺峰,武新军等.管道弯头漏磁无损检测仪的研究,无损检测.2004,262:59-61]研究了弯头漏磁检测仪,但在磁化中全部采用永久磁铁,对大直径厚壁管弯头的检测则无能为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业管道弯头漏磁检测用磁化装置,该磁化装置具有磁化能力强、结构简单和安装方便的特点,可应用于大直径厚壁管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工业管道弯头漏磁检测用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第一衔铁和第二衔铁;第一衔铁的一个端部和第二衔铁的一个端部之间活动连接,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分别位于第一衔铁和第二衔铁另一端部,且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内的磁铁极性相反。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磁化臂成对使用,且极性相反。该磁化装置在安装时,先利用永久磁铁吸力吸附在管道上,并且在磁化臂尾端成叉装连接,保证磁力线通过衔铁与弯头构成一闭合磁路。若永久磁铁提供的磁化能力不够时,可在线圈中通以直流电增加磁化能力,从而实现不同直径、壁厚管道弯头的磁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业管道弯头漏磁检测用磁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磁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磁极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衔铁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磁化装置包括第一磁极2、第二磁极3、第一衔铁4和第二衔铁5。第一衔铁4和第二衔铁5的端部之间活动连接,通过调整第一、第二衔铁4、11的张开角度(45°~180°)可以调整弯管的磁化长度。第一磁极2和第二磁极3分别位于第一衔铁4和第二衔铁5另一端部,并且第一磁极2和第二磁极3内的磁铁极性相反,和第一衔铁4和第二衔铁5构成磁回路。
根据弯管的直径大小可选择是否在第一、第二衔铁4、5上分别增加第一、第二磁化线圈8、9以及通过改变线圈磁化电流的大小调整第一、第二磁化线圈8、9的磁化强度大小。在磁化大直径、厚壁管时,分别增加第三磁极6和第四磁极7,其中,第一磁极2和第三磁极6的磁铁极性相同,构成磁极对,第二磁极3和第四磁极7的磁铁极性相同,亦构成磁极对。
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说明设计磁极和磁极对的各种具体结构,下面举例说明其中一种具体实现方案,其结构如图2所示。
第一磁极2和第二磁极3磁极的结构相同,均由铜瓦、磁铁和导磁板构成。下面以第一磁极2为例说明其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铜瓦14选用非导磁性材料用于磁铁的安装,其底面为楔形,可使铜瓦与待检测管道1间隙较小,以增加励磁效果和磁化器吸附在弯管上的稳定性。第一磁铁15位于第一铜瓦14内,第一导磁板16位于第一铜瓦14上,将磁铁磁场导入导磁板以构成磁回路,第一导磁板和第一铜瓦14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32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