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快速电压力锅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3126.5 | 申请日: | 200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55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幼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幼平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A47J27/09;A47J27/04;A61L2/07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334400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快速 压力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蒸、煮食物的节能快速电压力锅节能快速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压力锅采用发热盘使锅底受热,不仅热能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造价高、蒸煮食物的时间相对较长。长期以来不能被普通家庭接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造价低、节能快速的电压力锅,以使普通家庭接受和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由锅体、内锅、设置有安全阀及调压阀的锅盖、锅体与锅盖之间的密封圈、锅把及发热变档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发热变档电路由两个低、高温电热管、电源开关、热能变档器、电源插头插座组构成,两个分别为低、高温电热管均设置于锅体内底部,并通过孔筛与内锅隔开。热能变档器与高温电热管串联,此串联支路与低温电热管并联,热能变档器由外壳、两阀塞、密封圈、弹簧、移动杆及与电热管相连的两金属片构成。两阀塞分别设置于移动杆左端及中部相应处,且分别设置于锅体内、外侧,阀塞及弹簧设置于壳体内,移动杆横向贯穿锅体侧壁及壳体右侧壁,右端设有金属片,弹簧设置于阀塞及壳体右侧壁间,壳体上下开有排气孔,密封圈设置于壳体右侧孔处、金属片设置于壳体右壁外侧相应位置处,用以实现与金属片接触或分开,控制高温电热管接通或断开,达到变档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定时器,发热变档电路中增设高压断电开关。高压断电开关与热能变档器结构完全相同,并与之串联,其弹簧挤压弹力比热能变档器中弹簧的挤压弹力更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体内底部为平面或凹凸面,制成凹凸面时,将两电热管装置于凹槽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塞内侧设置有密封软皮盖。
本实用新型锅体、锅盖的制造工艺可采用保温杯制造技术工艺制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及制造工艺简单、实用、成本低、效果好。利用本实用新型节能快速电压力锅,由于是通过电热管在水中发热,将水气化使蒸气将食物蒸煮熟,物食不会被烧焦,也不会使被蒸煮食物堵塞锅盖顶部的调压阀气孔,从而使用安全性更强。因电热管在锅体内水中发热,热能可得到充分利用,且使用初始时能将锅体内的气温和气压迅速升起,而当气温和气压达到一定时,高温电热管会自动停止工作,所以节能快速。且本实用新型蒸煮食物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广泛适用于家庭蒸煮食物和医疗消毒等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能变档器或高压断电开关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2、3,本实施例由锅体1、内锅2、设置有安全阀及调压阀的锅盖3、锅体1与锅盖3之间的密封圈4、锅把5、孔筛6及发热变档电路组成。发热变档电路由两个电热管R1、R2、电源开关K、定时器T、热能变档器M、高压断电开关KP及电源插头插座组F构成。两个发热管R1、R2分别为低温电热管和高温电热管,锅体1内底部为凹凸面,两电热管R1、R2装置于此凹槽间,并通过其上设置的孔筛6与内锅2隔开。热能变档器M由外壳7、两阀塞8、9、密封软皮盖15、弹簧10、密封圈16、移动杆11及两金属片12、13构成。金属片12、13为铜片。两阀塞8、9分别设置于移动杆11左端及中部相应处,且分别设置于锅体1内、外侧,密封软皮盖15设置于阀塞8内侧,阀塞9及弹簧10设置于壳体7内,移动杆11横向贯穿锅体1侧壁及壳体7右侧壁,右端设有金属片13,弹簧10设置于阀塞9及壳体7右侧壁间,壳体7上开有排气孔14,密封圈16设置于壳体7右侧孔处,金属片12设置于壳体7右壁外侧相应位置处,用以实现与金属片13接触或分开,控制高温电热管接通或断开,达到变档目的。高压断电开关KP与热能变档器M结构完全相同,但其弹簧挤压弹力比热能变档器M中弹簧的挤压弹力更大。热能变档器M与高温电热管R2串联,此串联支路与低温电热管R1并联后再依次串联高压断电开关KP、电源插头插座组F的插座、开关K及定时器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幼平,未经张幼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3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冷端螺旋荧光灯
- 下一篇:一种安全卫生车载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