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居室通风换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81243.8 | 申请日: | 200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7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梁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玉祥 |
主分类号: | F24F7/013 | 分类号: | F24F7/013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居室 通风 换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居室换气装置,特别是利用预埋通风管道采用了强制置换的通风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在卧室内休息、睡眠,每天呆在卧室内的时间在8小时以上,由于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随着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人体会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家庭居室应当随时进行必要的空气置换,引入外界新鲜空气,排出室内污染空气。而现有家庭居室在建筑设计中除了窗户作为自然通风口外,没有专门对居室强制通风的考虑。
此外,在家庭居室、实验室、车间、教室等场合有采用空气净化器(或空气净化机)或安装换气扇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空气净化器的换气效果好,但存在价格较高,占用室内空间大的问题;换气扇(安装在墙面上)结构简单、使用费用较低、由于比重较大的二氧化碳往往聚集在室内下部、尤其是室内墙角等死角位置处,同时,由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所释放的有害有毒气体也多存在于底层墙根和墙角以及物理结构死角部分,仅靠换气扇的换气,很难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居室墙体融为一体、通风换气效果更好的居室通风换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居室通风换气系统,包括换气设备,自动控制装置,换气设备为通风机;还具有用于沿居室墙体安装、嵌设在居室墙体下部或墙角位置的通风管,通风管位于墙体的外露部分上均布有通风孔;通风机出口连接通风管进口。
上述通风管进口处或通风机进口处设置有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通风换气效果好,可获取高质量的新鲜空气
整个通风管路(并作送风管和排风管)沿居室墙体设置安装在墙体下部或墙角位置,可以将居室内下部以及死角位置(如墙角、床下、家具下面)的污浊空气,如比重较大的二氧化碳等几乎全部抽除排出室内,整个管路系统采用通风机(并作送风机和排风机)强制置换,并在自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定时强制置换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由于本新型采用的是从居室最低位置且涵盖全部面积的范围内进行换气的方式,再加上在进气口进行滤网以除虫、杀菌,以及在送风中加入负离子等,因此,换气效果优于现有空气净化器和换气扇。
2、可结合建筑或装修施工过程实施本通风换气系统
整个通风管路沿居室墙体安装,若嵌设在墙体下部,可在预埋管道时(如PVC管)时,使小于管道1/2弧形面的部分外露(其上有通风孔);若嵌设在墙角位置,预埋管道时,至少有1/4管道(其上有通风机)外露墙面。通风机可安装在居室外墙上,相应地,通风管路的进风口也设在外墙上。
本通风换气系统与居室建筑融为一体,且不占用居室使用面积(于空气净化器相比)。
3、制造成本低(与空气净化器相比)、使用成本低、易于广大城市普通家庭所接受,市场前景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卧室上的安装本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位于通风管上方的卧室墙体被截去后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左侧墙体沿竖向剖切后的通风管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左侧墙体沿竖向剖切后的通风管另一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示出,本换气系统主要由通风机、通风管,(通风机)自动控制装置组成。通风管2沿居室墙体1安装、嵌设在居室墙体下部(参见图3)或墙角位置(参见图4),通风管位于墙体的外露部分上均布有通风孔2b,通风管进口2a(连接通风机出口)。通风管进口2a处或通风机进口处设置有滤网。滤网上涂敷有杀菌材料(如,现有空调滤网上的杀菌材料)。通风管进口2a处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
本换气系统的通风管路可采用PVC管,并可结合建筑施工同时进行,将通风管预埋在墙体内。通风机可安装在居室外墙上。自动控制装置定时启动通风机,并使其处于正转即送风工况,或者使其处于反转即排风工况。这样,居室内的空气定时被抽出排渣,特别是位于室内死角或家具底部位置的空气均可被强制抽出外排,然后,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强制送入室内,并可对室外空气进行过滤除虫,以杀菌,或加入负离子等,以提高和改善空气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玉祥,未经梁玉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1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