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连续离心纺丝机排风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81168.5 | 申请日: | 2007-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98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冯涛;邓传东;张仁友;唐国强;章胜宗;唐金钟;刘庭聪;李朝福;廖建军;李汕岗;梁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D13/02 | 分类号: | D01D13/02;D01D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丰 |
| 地址: | 644002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离心 纺丝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领域,涉及半连续离心纺丝机排风系统。
背景技术
半连续离心纺丝机在纺丝过程中,凝固辊、去酸辊、离心缸等处都会产生纺丝废气(主要是CS2、H2S),这些废气是有害气体必须将其约束在一定空间内,并进行抽排。半连续离心纺丝机的密闭空间是由机顶护罩、前后防护窗、左右墙板,以及机体下部分的离心缸、酸浴槽、清水槽构成。然后在机顶护罩、上凝固辊、圆桶(离心缸的外部)处设置排风口,再通过排风通道将有害气体排走。这样的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害气体的排除问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致使纺丝空间内的废气抽排不完全、废气排放浓度低、排放能耗大。其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排风口设置不科学,两凝固辊之间产生的大量废气没能进行有效排除,形成排放盲区;二、纺丝空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密闭环境,一是摆杆与防护窗之间间隙过大,二是圆桶与防护窗、与墙板之间间隙过大,新鲜空气没有经过有效循环直接进入排风通道,没有形成有效排风。
由于一锭双丝和尤其一锭多丝纺的纺丝量较传统一锭单丝纺多出几倍,其产生的有害气体也成倍增加,上述问题将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半连续离心纺丝机排风机构存在的废气抽排不完全、废气排放浓度低、排放能耗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半连续离心纺丝机排风机构。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废气抽排完全、提高废气排放浓度、降低排放能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半连续离心纺丝机排风机构,由机顶护罩、前后防护窗、左右墙板,以及机体下部分的离心缸、酸浴槽、清水槽构成纺丝密闭空间,机顶护罩处设置上排风口、上凝固辊上端设置中排风口、圆桶处设置圆桶排风口,各排风口与纺丝机外的废气收集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上凝固辊与下凝固辊之间设置后排风口,后排风口与所述废气收集装置连接。
所述清水槽与后防护窗之间设置有密封支撑板,清水槽下侧的计量泵的出胶口连接软管,软管另一端从密封支撑板处伸入纺丝密闭空间(或摆杆方式代替软管)。
所述圆桶侧边设置有排风盒,排风盒与圆桶排风口连通;圆桶与酸浴槽之间设置有圆桶后挡板。
所述排风盒包括每个锭位的组排气盒和一个区的区排气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一、排风机构针对性地在两凝固辊之间设置后排风口,消除有害气体排放盲区,达到有效排放目的。
二、摆杆前端部分采用软管(或摆杆直接)伸入纺丝密闭空间,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排风系统的有效抽排;从密封支撑板进入纺丝密闭空间的软管通过摆头与滤套连接,使摆头置身于纺丝密闭空间内,既缩小了占用空间,又为减小间隙提供了条件。
三、圆桶与酸浴槽即护罩板(中墙板)之间设置后挡板,使该处形成密闭结构,达到有效循环;各列各锭圆桶与排气盒单独联通,并设计有隔板,防止各圆桶间气体不窜流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清水槽处密闭支撑板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圆筒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机顶护罩、2前后防护窗、3左右墙板、4离心缸、5酸浴槽、6清水槽、7上排风口、8中排风口、9圆桶、10圆桶排风口、11上凝固辊、12下凝固辊、13后排风口、14密封支撑板、15软管、16排风盒、17圆桶后挡板、18组排气盒、19区排气盒、20抽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半连续离心纺丝机排风机构,由机顶护罩1、前后防护窗、左右墙板,以及机体下部分的离心缸、酸浴槽、清水槽构成纺丝密闭空间,机顶护罩处设置上排风口、上凝固辊上端设置中排风口、圆桶处设置圆桶排风口,各排风口与纺丝机外的废气收集装置连接(如抽风通道、抽风机等等)。
实施例1:增设后排风
在上排风口、中排风口、圆桶排风口的基础之上,再增设后排放口。后排风口设置在上凝固辊与下凝固辊之间设置后排风口,后排风口从侧边将废气排出,如图箭头所示,再与废气收集装置连接。
实施例2:减小清水槽与后防护窗的间隙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所述清水槽与后防护窗之间设置密封支撑板,清水槽下侧的计量泵的出胶口连接软管,软管另一端从密封支撑板处伸入纺丝密闭空间(或摆杆)。通过增设支撑板和改变摇摆杆结构,保障了排风系统的有效抽排。
实施例3:减小圆桶与墙板的间隙,保障排风畅通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所述圆桶与酸浴槽之间设置有圆桶后挡板,以减小空隙。另一方面,圆桶每一列(即每一锭位)侧边设置组排风盒,一个区设置区排气盒,排风盒与圆桶排风口连通;并设计有隔板,防止各圆桶间气体不窜流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11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