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胎二段成型胎坯存放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0803.8 | 申请日: | 200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94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明;李东平;孙保燕;许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昊华南方(桂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10 | 分类号: | B62B3/1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欧阳波 |
地址: | 541004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二段 成型 存放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生产过程胎坯的运输装置,具体为一种轮胎二段成型胎坯存放车,特别适用于巨型工程轮胎二段成型胎坯的存放运输。
(二)背景技术
一段成型胎坯的胎体筒在扩布器上进行扩大,再在半鼓式成型鼓进行了胎体指行正包、扣圈,通过压辊进行胶芯压合,胎肩垫胶缠绕并进行反包,胎侧胶缠绕得到二段成型胎坯。二段成型胎坯的胎圈未收回,上下子口分别向轮胎两侧翘起。且因硫化定型前的胎坯质地软,易变形。特别对于巨型工程轮胎,胎坯重达两千公斤以上,若直立放置,部分胎冠受到重力压迫,将变形。水平放置,二段胎坯外翘的上下子口容易受压,造成胎圈下沉、胎坯变形。因此如果没有专门的存放装置,二段成型胎坯存运过程极难保持成型后的形状。子午线轮胎还要贴合带束层,对二段成型胎坯要求更高。另外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存运过程胎坯表面的也难免沾染泥灰、油污。
二段成型胎坯成型后的保存运输将严重影响轮胎质量,甚至可能导致胎坯报废。
故目前轮胎生产,特别是巨型成型轮胎生产迫切需要专用的二段成型胎坯存运装置。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轮胎二段成型胎坯存放车,二段成型胎坯可水平放置于本车上,托盘不压迫下子口支撑轮胎重量,并有特殊设计的上子口托架托住上子口,防止胎圈下沉,便于存运二段成型胎胚,保持成型胎坯不变形。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轮胎二段成型胎坯存放车,包括安装有行走滚轮的车体,车体上固装有支架,支架固接并支撑其上的环形托盘,托盘的内孔直径大于胎圈直径,其外径等于或大于胎坯外径。支架高度大于下子口外翘的高度。支架为内径大于胎圈直径的环形筒,或者支架为3~6根支柱,支柱构成的环形内径大于胎坯胎圈直径。在托盘内孔下方车体上安装有升降机构,其顶端固装圆形托架,托架直径小于胎坯中心孔直径,托架周边等间距铰装3~6个上子口托架,上子口托架为一段曲面托架,其长度为3~15厘米,其内面为与上子口外翘的内曲面相配合的凹曲面,其背面为圆滑凸曲面。在其背面的曲面弧顶有转轴铰接于托架圆周边,在转轴的两侧为上子口托架的外翼和内翼。初始状态,上子口托架内翼压在托架上表面,外翼向上向内倾斜,数个上子口托架的外翼边缘构成的圆周直径稍大于二段成型胎坯胎圈直径,而上子口托架外翼背部曲面由上至下向外倾斜,数个上子口托架的外翼背面顶部构成的圆周直径稍小于二段成型胎坯胎圈直径。上子口托架外翼背部有限位块,当上子口托架向外转动,其内翼转向上、外翼向外向下倾斜,即上子口托架转动90~100度,上子口托架的限位块卡在托架边缘,上子口托架停止转动,保持其与上子口外翘的曲面相配合的凹曲面朝向上方。
初始状态,存放车的升降机构活塞杆处于低位,托架高于托盘,二者的高度差小于胎胚厚度。
二段成型胎坯从成型鼓上卸下,吊运装置将其吊起水平放置于本存放车,胎坯的下胎圈穿过托盘的内孔,托盘托住胎坯的胎侧和胎冠部位,支撑胎坯重量,下子口穿过托盘的内孔、自由下垂。在胎坯下放过程中,胎坯的下胎圈压迫各上子口托架外侧背面,使各上子口托架同步向外转动、凹曲面向上。托盘托住胎坯后,升降机构活塞杆升起,其上的托架圆周边的各上子口托架托住上胎圈部分,防止其下沉、胎胚变形。因有行走滚轮,本车可方便地运移二段成型胎坯。
本车的行走滚轮采用充气轮胎,便于车的移动。
当二段成型胎胚取出前,升降机构活塞杆下降,二段成型胎胚向上移出时下胎圈从下方拨动各上子口托架使其向内转动,恢复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轮胎二段胎坯存放车的优点为:1、二段成型胎坯可水平放置于本车上,托盘和上子口托架保持胎坯不变形,便于二段成型胎坯的存放和运输;特别适用于巨胎生产过程中二段成型胎坯存运;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轮胎二段成型胎坯存放车实施例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轮胎二段成型胎坯存放车实施例初始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轮胎二段成型胎坯存放车实施例上子口托架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轮胎二段成型胎坯存放车实施例存放二段成型胎坯状态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昊华南方(桂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昊华南方(桂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8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