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锅手把防松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0259.7 | 申请日: | 200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14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赵之;樊兰蓓;兰洪强;李成富;张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700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锅 手把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锅手把与锅体的联接结构。
背景技术
高压锅是我国亿万家庭常用炊具之一。高压锅主要由上手把和下手把来实现锅盖与锅体的旋转开、合。下手把与锅体的联接通常是通过其端部中间的空腔与固定在锅体上的联接块的凸台B面配合,或空腔两侧面A与联接块两端面配合(参看图6、图7),再用螺钉将手把、联接块与锅体固定在一起。手把端部空腔与联接块的配合面是平面。这种联接结构存在以下缺点:①手把与联接块仅靠旋紧螺杆固定,螺杆的外螺纹与联接块的内螺纹由于温度变化,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间隙,从而引起松动。②在倾斜锅体(倒出物体)时,手把要承受扭矩,该扭矩要靠旋紧螺钉的螺杆来压紧手把与联接块的配合面B或A所产生的摩擦力来承担,由于手把端部空腔与联接块的配合面是平面,当锅内食物较多,或在反复倾斜的操作情况下,这种摩擦力便不足以承受该扭矩,从而使手把旋转,导致螺杆轴向退出,这是造成手把松动的主要原因。手把松动,给使用者造成很大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必须及时用工具将螺钉柠紧,而长此以往,将导致螺纹失效,给使用者带来修理上的许多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大对扭矩承受能力的高压锅手把防松结构。本结构包括联接块1、手把2、弹簧垫圈3、螺钉4,联接块1固定在锅体10上,联接块1中部有凸台5,手把2前端内腔与联接块1配合,再通过弹簧垫圈3,螺钉4将手把2、联接块1及锅体10固定在一起。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联接块1与手把2前端内腔的配合采用了带锥度的凹槽与凸叉的斜面配合,凸叉嵌入凹槽中,提高了其承受扭矩的能力,且在安装时易于嵌入和卡紧,不易转动。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案:
1.在联接块1的凸台5的对称方向,例如上、下方或左、右方设置带锥度的凹槽6,与之相应的在手把2中间空腔的对称方向设置带锥度的凸叉7,在装配时凸叉7易于嵌入凹槽6中,且自动卡紧,不易转动(如图2、图3所示)。
2.在联接块1的两端设置带锥度的凸叉8,在手把2内腔两侧面的内壁设置带锥度的凹槽9(如图4、图5所示)。此方案适用于锅体直径较大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手把内腔与联接块的配合面是带锥度的凸叉与凹槽的斜面配合,凸叉嵌入凹槽中,提高了抗扭矩能力,在工作中不易松动。
2.装配时手把易于嵌入联接块,且自动卡紧,不会转动。
3.结构较简单,加工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在联接块1凸台5的上下方设置带锥度的凹槽6的示意图;
图3是在手把2前端中间空腔上下方设置带锥度的凸叉7的示意图;
图4是联接块1两端设置带锥度的凸叉8的示意图;
图5是手把2前端内腔两侧面的内壁设置带锥度的凹槽9的示意图;
图6是原高压锅的联接块示意图;
图7是原高压锅下手把前端与联接块配合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高压锅下手把与锅体的联接结构包括联接块1、手把2、弹簧垫圈3、螺钉4,在联接块1的凸台5上下方设置带锥度的凹槽6,手把2前端中间空腔的上下方设置带锥度的凸叉7。先将联接块1按照锅体10上的孔位铆入,固定在锅体10上,再将手把2对准联接块1,使手把2的凸叉7嵌入联接块1的凹槽6中,将弹簧垫圈3套在螺钉4的螺杆上,再将螺杆穿过手把孔,对准联接块1中心处的螺孔,用启子将螺钉旋紧即可。
2.高压锅的下手把与锅体的联接结构所包括的零件同前,在联接块1的凸台5左、右两侧设置带锥度的凹槽6,手把2的中间空腔左、右两侧设置带锥度的凸叉7。其装配顺序同前所述。
3.高压锅的下手把与锅体的联接结构所包括的零件同前,在联接块1的两端设置带锥度的凸叉8,手把2的内腔两侧面的内壁设置带锥度的凹槽9其装配顺序同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02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