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驱动式木牛流马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9792.1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0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夏得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得诏 |
主分类号: | A63G19/00 | 分类号: | A63G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31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木牛流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骑玩、工艺品、摆设的无动力娱乐活动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仿古式构造的驱动式木牛流马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古代曾有“木牛流马”的传说,在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记载了诸葛亮设计的“木牛流马”用来作为运输工具。但“木牛流马”的实际的构造没有记载。根据《三国演义》的启发,当代的人们设计出了多种“木牛流马”装置。中国专利ZL03228819.0、ZL200320111285.3等设计出了多种“木牛流马”装置,但这些装置中没有用绳索这种轻柔物件作为传动机构的部件、也没有用主从齿轮装置,其用的杠杆结构非常复杂的驱动四肢滑行,而不是行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可用牵引或旋转部件使其主体行走的机构,外形做成牛、马、猪、羊或虎等,则成为仿古式驱动式木牛流马。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驱动式木牛流马,包括马或其它四肢动物形状的驱体1,两前脚2分别与驱体1前下方的两边转动连接,两后脚3分别与驱体1后下方的两边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驱体1中设有主动装置和从动装置,主动装置中的主动齿轮4与从动装置的从动齿轮5齿合连接;主动齿轮4用于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是人力可驱动的绳索、连杆等结构。从动齿轮5用于接受主动齿轮4的动力源,和通过从动装置上的绳索8连接四肢动物形状物体的四个可转动的连杆即四肢,回弹运动是通过绳索8过脚的中心柱的相反位置的弹簧9实现,弹簧9使四肢交替恢复原位。这样绳索8对四肢的拉动移位和弹簧9对四肢的复位相配合成循环动作,使驱动式木牛流马连续运动。
具体的从动装置结构是:从动装置由一根从动转轴6穿过从动齿轮5中心,并固定在适当位置,两者固定连接,从动转轴6的两端分别与驱体1转动连接,以固定从动齿轮5的转动位置;在从动转轴6上垂直或近垂直的固定有两根从动杆7,一根从动杆7的两端分别用绳索8将两前脚2与驱体1转动连接点的前下部位固定连接,另一根从动杆7的两端分别用绳索8将两后脚3与驱体1转动连接点的前下部位固定连接。当从动齿轮5转动,两根从动杆7也转动,从动杆7拉动绳索8的另一端,使前后某一支脚发生位移,实现行走目的。经下述的弹簧9实现行走----复位----行走的循环。
弹簧9的连接方式是:弹簧9的一端位于绳索8与前脚2或后脚3连接点的对面,弹簧9的另一端与驱体1接近脚的部位连接,弹簧9与脚和驱体1的两个连接点在同一面;即驱体1的后方向,使绳索8拉动脚的方向与弹簧9复原的方向相反,以绳索8拉动脚和弹簧9拉动脚交替循环,实现行走。
主动装置由一根主动转轴10穿过主动齿轮4中心,两者固定连接,主动转轴10的两端分别与驱体1转动连接;主动装置的主动齿轮4与驱动装置连接。
驱动装置是:
在主动齿轮4上连接两根绳索、
在主动齿轮4上直接连接连杆、
在主动齿轮4上设有转动支点的杠杆、
在主动齿轮4上设有转动支点的杠杆和滑动套的连杆的组合装置、
将主动齿轮4的主动转轴作为驱动轴的某一种;
绳索8与前脚2或后脚3的连接方式是:绳索8穿过前脚2或后脚3转动部位的外缘弧形槽套孔11后,在前脚2或后脚3与驱体1转动连接点的前下部位固定连接。使绳索8能拉动前脚2或后脚3向前转动,由于从动杆7长度的限止,前脚2或后脚3只能被绳索8拉动一定要行走的距离,而后该脚上后面的弹簧9拉回脚向后,这样重复实现驱动式木牛流马不断行走。
下面提供几种具体的驱动式木牛流马的驱动装置设计:
1、如图1、驱动装置是两根绳索8的结构是:绳索8的一端分别与主动齿轮4不同部位连接,最好是在直径的两端位置连接。也可以是绳索8两连接点的相对位置根据从动杆7的转动角度而定。每根绳索8的连接位置在主动齿轮4接近边缘的地方,以便省力。为了导引绳索8,两根绳索8还分别与一个可转动的“T”形杆12的两端固定或滑动连接。绳索8的另一端是人手握的牵引端。
2、如图2、驱动装置是与主动齿轮4直接连接的连杆的结构是:在主动齿轮4上连接叉式手动“T”形杆15。人在驱动式木牛流马背上可用手搬动“T”形杆15驱动主动齿轮4。“T”形杆15还可以是方向盘式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得诏,未经夏得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9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