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眼轨迹随钻圆滑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9503.8 | 申请日: | 200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73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黔;李林涛;孙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迹 圆滑 | ||
所述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中联接于钻柱中的井眼轨迹圆滑器,属于钻井钻具及其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小间隙非标准井身结构使用日趋广泛,大尺寸套管的顺利下入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套管的下入需要一个光滑的井眼轨迹,若钻井过程中产生较大的井眼曲率,会导致下入套管困难,甚至失败。
目前,对井眼轨迹起到一定光滑修复作用的工具,只是钻井过程中的刚性稳定器。在钻井过程中刚性稳定器除了起支撑作用还具有一定的随钻修复井眼轨迹的作用,但刚性稳定器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其合理的钻具组合中发挥其增斜、降斜、稳斜,它的安放位置是随不同的目的而改变的,且在钻特殊地层时根本就不用刚性稳定器。因此,目前还没有针对随钻光滑修复井眼轨迹的专门修复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给套管的下入形成一个光滑的井眼轨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眼轨迹随钻圆滑器,它可以安装在钻头上部,专门用来随钻井眼轨迹光滑修复,或钻后井眼轨迹光滑修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井眼轨迹随钻圆滑器由圆形的短节、短节刀翼和安装在短节刀翼上的球齿组成。所述短节分为短节上段和短节下段,且短节内部开有中心孔;所述短节上段中心孔直径与配套钻铤内径相同;所述短节上段外表面有外螺纹;所述短节下段内表面有内螺纹;所述短节下段外表最大直径比短节上段外表最大直径大;所述短节下段的外表由上端的平滑倒角、中部的圆柱部分、锥面和两个相连的倒角构成;所述两个相连的倒角中较靠上的倒角表面堆焊硬质合金;所述圆柱部分的最大直径与配套钻头标准直径相同;所述锥面与圆柱部分和下端倒角相连;所述短节下段表面均匀分布有五个凹槽,相应形成五片短节刀翼;所述的短节刀翼上均开有五个球齿孔,且球齿孔分别镶嵌五个球齿;所述短节上段的外螺纹与上部钻铤下端的内螺纹相连接,所述短节下段的内螺纹与钻头外螺纹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直接连接在钻头上,刚度很大,并且充满井眼,为钻头提供了最近距离的支撑,使钻头定向更加准确。刀翼上的球齿随着钻进过程平滑井壁,使后继扶正器的工作更加稳定,避免了产生的狗腿和井壁上的突出物等的干扰导致的井眼歪斜,提高了钻井精度,尤其对在小间隙非标准井身结构中大尺寸套管的顺利下入有明显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中1.短节2.短节刀翼3.球齿4.短节上段5.短节下段6.中心孔7.外螺纹8.内螺纹9.平滑倒角10.圆柱部分11.锥面12.倒角13.倒角14.凹槽15.球齿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制造时,在有中心孔6的短节下段5上制造倒角平滑倒角9、两个相连的倒角12、13、以及锥面11,防止起下钻遇卡。在短节下段5周围均匀的加工出五个凹槽14,形成五片刀翼2,每片刀翼上钻五个球齿孔15,之后制作与钻头、钻铤连接的内螺纹7、外螺纹8,最后安装球齿3;为了增加主体的耐磨性能,可在倒角12的环面上堆焊一层耐磨材料层即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95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管芯上温度测量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电缆终端尾管与电缆铝护套的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