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家用纯水机的储水水箱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8945.0 | 申请日: | 200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41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庆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3000四川省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家用 纯水 储水 水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家用纯水机的储水水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水资源状况恶化的趋势,水资源短缺及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凸显。针对城市自来水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由于源水污染续存在自来水中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的以反渗透膜为核心过滤单元的家用纯水机进入千家万户。现有的家用纯水机是以反渗透膜为核心过滤单元,经过对自来水的多级预处理以及增压后,再进入反渗透膜单元,所产纯水可完全符合发达国家的生活饮用水标准。但是,在现有的家用纯水机中,采用压力储水桶作为储供水装置,其输出动力为内置的充气气囊,由于气囊一直处于充气承压状态,存在安全隐患和泄漏易出故障的问题,而且空间占用大,造成空间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受限水压作为纯水机的储水水箱内纯净水输出动力的、用于家用纯水机的储水水箱,及采用该储水水箱的家用纯水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家用纯水机的储水水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净水腔,所述箱体与净水腔间设有由分水隔膜隔开形成的驱动水腔,驱动水腔通过管道与驱动水腔进出水口连接,净水腔通过管道与净水腔进出水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内设有净水腔,箱体与净水腔间设有由分水隔膜隔开形成的驱动水腔,驱动水腔通过管道与驱动水腔进出水口连接,由驱动水腔内的水压作为净水腔内的净水输出动力,用于替代现有技术中采用充气气囊作为储供水水箱内纯净水输出动力。
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副净水腔,净水腔与副净水腔由隔板隔开且顶端通过净水腔流道连通,副净水腔与箱体间设有由分水隔膜隔开形成的副驱动水腔,副驱动水腔通过管道与驱动水腔进出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个筒体结构的净水腔,两个净水腔共用一隔板,因此增加了水箱箱体的承压能力,能有效防止水箱持续受到水压而变形。
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副净水腔,净水腔与副净水腔由隔板隔开,副净水腔与箱体间设有由分水隔膜隔开形成的副驱动水腔,副净水腔设有副净水腔进出水口,副净水腔通过管道与副净水腔进出水口连接。
所述家用纯水机装置通过限压阀与自来水连接,限压阀流出的限压水源管路分别与纯水机制水单元进水口和储水水箱的驱动水腔进出水口连接,纯水机制水单元出水口通过净水管路及净水管路上的单向阀分别与储水水箱的净水腔和净水水龙头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受限水压作为纯水机的储供水水箱内纯净水输出动力代替现有技术中采用充气气囊作为净水腔内纯净水输出动力,占用空间小且不容易出现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家用纯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家用纯水机的储水水箱,包括箱体101,箱体101设有一隔板114,隔板114将净水腔104、副净水腔211隔开,水腔104、副净水腔211与箱体101间分别由分水隔膜103隔开形成的驱动水腔102和副驱动水腔113,驱动水腔与净水腔顶端通过密封套110密封隔开,驱动水腔112、副驱动水腔113分别通过管道与驱动水腔进出水口109连接并通过驱动水腔流道108连通,净水腔104与副净水腔211顶端通过净水腔流道112连通,净水腔流道112由净水腔的压垫105与左箱盖106和右箱盖111间的间隙构成,净水腔104通过管道与净水腔进出水口107连接。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处在于,净水腔与副净水腔由隔板隔开不连通,副净水腔也设有一副净水腔进出水口115,副净水腔通过管道与副净水腔进出水口115连通。驱动水腔进出水口通过隔板内设置的流道分别与驱动水腔、副驱动水腔连通。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净水腔与副净水腔由隔板隔开不连通,净水腔、副净水腔各设有一净水腔通水孔,两个净水腔通水孔通过净水腔进出水流道508与净水腔进出水口107连接。驱动水腔密封盖516与箱体密封固定,驱动水腔流道514通过管道与驱动水腔进出水口109连接。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庆,未经刘文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89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腰椎间盘脱出复位床
- 下一篇:自动喂料配货货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