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塑复合压力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8448.0 | 申请日: | 200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40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蒯一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蒯一希 |
主分类号: | F16L9/12 | 分类号: | F16L9/12;F16L9/147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濮家蔚 |
地址: | 61020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压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塑复合压力管,特别是如大口径给水管道等大口径的钢增强塑料管。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大口径给水管道等大口径钢增强塑料管,其大都是在管壁结构中设置连续的金属等各种增强骨架结构,其结果是使构成管壁结构中内壁的芯层塑料和外壁层塑料相互分离隔断,内壁的芯层主要是靠粘合剂与增强骨架相接合。而这种粘接式接合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小缺陷。在大口径给水管道等的实际使用中,管道的内部除正常工况的由内向外的压力外,在突然停止供水或其它以外情况时,还常会出现负压或真空的反向压力工况。此情况可导致芯层与增强骨架内壁的粘合界上的小缺陷不断扩大,进而可能造成内层的脱落或坍塌,使管材受到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新结构形式的钢塑复合压力管,特别是如大口径给水管道等大口径的钢增强塑料管。
本实用新型钢塑复合压力管,是在目前管壁芯层外依次以螺旋缠绕方式被覆接合有金属加强结构和外壁层的基础上,使芯层的外周面具有螺旋状的凸起结构,金属加强结构以间隔状螺旋缠绕方式被覆接合于芯层的外周面上,其间隔部位处的芯层和外壁层相互接合。
上述结构中所说的以间隔状螺旋缠绕方式被覆接合于芯层的外周面上的金属加强结构,虽然可以位于芯层的外周面上的不同部位处,例如可位于芯层外周的凸起结构部位等处,但最佳方式是使该间隔状螺旋缠绕方式的金属加强结构均接合于芯层外周面上各凸起结构之间的凹谷部位处,其形状与所在的芯层外周面的凹谷部形状相适应。此时,芯层外周上的凸起结构与外壁层则以熔接等方式相互接合。
上述的金属加强结构的形状,一般应与其在芯层外周所接合部位的形状保持一致。例如采用上述被接合于芯层外周面的凹谷部位处的金属加强结构时,其形状可为带有U形开口的凹槽形式,并使其外周的结合面形状与相接合部位的芯层外周面的凹谷部形状相适应。试验显示,此时若所说该凹槽形式金属加强结构的侧壁与底面间的夹角保持为30°~89°,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与芯层相互结合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如在该凹槽形式金属加强结构的内外表面再被覆有塑料涂覆结构层,还能进一步有助于其结合的牢固可靠。
除简单形式凹槽结构的金属加强结构外,改变凹槽结构的局部形状还可有助于提高其抗压性能。如可以在所说的凹槽形式金属加强结构的槽底部设有一条或更多条凸或凹的加强筋结构,和/或使所说的凹槽形式金属加强结构具有上凸或下凹弧面形式的槽底面等。
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该金属加强结构是在管壁结构中呈间隔状排布的,其间隔部位的芯层和外壁层塑料是相互热熔接合的,因此能大大提高管壁结构的一体性。
为进一步提高管壁结构的一体性,还可以使所说凹槽形式金属加强结构至少在其底部设有贯通其内外面的贯通结构,使芯层塑料与外壁层塑料还能通过这些贯通孔实现相互接合。
由于上述钢塑复合压力管的管壁是由相应的带状片材以螺旋缠绕方式通过相邻边缘的相互搭接热熔接合而成,为进一步避免外壁层相互搭接的相邻片材间脱离分层,保证外壁层的可靠性和抗轴向拉力的能力,所说的以螺旋缠绕方式被覆的外壁层缠绕带材的宽度以至少能覆盖芯层外周面两个凸起结构,且各相邻缠绕带材间相互搭接的熔接宽度至少为一个芯层外周面的凸起结构宽度的形式为佳,使两相邻缠绕片材的搭接部位能形成一个“扣”的形式。构成芯层的各相邻缠绕带材的搭接部位,可以布置在其外周的凸起结构部位处,也可以布置在各凸起结构之间的凹谷结构部位处
上述结构中,虽然所说的芯层外周面上的各凸起结构能具有提高管壁强度的作用,但如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各凸起结构与外壁层的接合部位间再接合有一金属网加强层,并使其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侧的金属加强结构相互搭接并接合(例如可通过其表面被覆的塑料涂覆层相互接合),则该多孔的网状结构既不影响该部位处芯层与外壁层间的相互热熔接合,又有利于显著提高该部位的抗压和/或抗拉强度。
本实用新型上述形式的钢塑复合压力管,可被应用于目前多种形式的流体输送管,特别是包括给水管道在内的各种大口径的流体输送管。如,其两端口部分别为作相互配合的承口和插口结构,并可在其中可埋置有电热结构的电热熔型复合压力管。或是使其两端别为梯形或矩形的端口结构,以与相应的连接法兰结构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蒯一希,未经蒯一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84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向热表面供给颗粒材料
- 下一篇:用于控制媒体内容准入网络中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