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铆钉液压铆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78381.0 | 申请日: | 2007-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59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卢书广;张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车集团眉山车辆厂 |
| 主分类号: | B21J15/38 | 分类号: | B21J15/38;F16J1/00;F16J7/00;F16J15/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冰心 |
| 地址: | 620032四川省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铆钉 液压 铆接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冷铆钉的连接固定工具。属铆接类(B21J)。
(二)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铁路车辆、桥梁、钢结构等均使用热铆的普通铆钉连接固定,存在如下问题:①热铆需加热,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环境差、嗓声大。②生产效率低。③维修拆卸不方便。④铆接质量差、连接强度低。
近年来对铆接技术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冷铆,即设计一种拉铆钉,在铆接时只需用一种铆接工具铆接器,将相互用螺纹配合的拉铆钉和套环冷拉挤压后连接固定。铆接器需对拉铆钉施加预紧力,并保证在恶劣条件下铆钉帽不脱落,由此铆接器精度、另部件间的配合以及材料耐用性等要求高。
现有采用的液压铆接器与风动铆接器比嗓声小、劳动强度小。但现有液压铆接器还存在如下问题:1)铆接器体积大,太笨重,使用时不方便,也增加劳动强度。2)液压系统使用在25~45Mpa高压环境中,对油缸密封件要求高。现有油缸后盖密封采用径向密封13A(见图2虚线所示),这种密封对零件加工及密封圈质量要求高,装配时O形密封圈需20%的压缩量才能保证密封性,又因密封圈质量低、另件光洁度低,无专用工具,由此使用一段时间,便产生漏油。3)重要受力构件采用滚动轴承钢(普通淬火)因材料脆性太高,使用一段时间后,均发生碎裂现象。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拉铆钉液压铆接器,就是解决现有的液压铆接器笨重、油缸漏油、重要受力构件碎裂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
拉铆钉液压铆接器,包括油缸、活塞、连接套、缓冲后套、缓冲前套、夹紧辩、下限位套、上限位套、退钉芯杆、油枪外套、油枪内套、油缸后盖、油缸后盖密封及液压系统,其特征是
1)活塞在油缸内的直径φ1≤100mm,活塞杆直径φ2≤50mm;
2)缓冲后套后端伸入在活塞杆内孔内,两者间有重叠段L;
3)油缸后盖密封采用端面密封。
上述油枪内套外径≤60mm,油枪内套内径≤45mm;油枪外套外径≤70mm,油枪外套内径≤60mm;
上述夹紧辩采用三辩向心夹紧机构,材料可选用渗透轴承钢。
上述油枪外套可采用渗碳合金钢。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i.考虑目前国内高压液压元件承受压力不断提高,在保证使用条件下及确保可靠性前提下,选择的液压额定工作压力比现有的压力也相应提高(一般可高达40Mpa)。由此活塞、油枪内、外套尺寸均相应地缩小、缩短。同时按高压重新设计拉铆钉行程,使缓冲后套伸进活塞杆内孔有重叠段,由此使铆接器缩短枪身(大约100mm),减轻重量(大约5公斤)。ii.油缸后盖采用端面密封,利用后盖的挤压力来压缩密封圈,密封效果好,对密封圈质量和另部件加工要求可降低。iii.夹紧辩6是冷铆时对拉铆钉施力部位,采用渗碳轴承钢;油枪外套10用渗碳合金钢(它的头部是拉铆钉套环在内挤压塑性变形缩小部位),试用后情况均良好,零部件无损坏,延长了铆接器使用寿命。
(四)附图说明:
图1拉铆钉液压铆接器结构图
图2图1局部放大I图示(端面密封13)
(五)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拉铆钉液压铆接器一种实施例,包括油缸1、活塞2、连接套3、缓冲后套4、缓冲前套5、夹紧辩6、下限位套7、上限位套8、退钉芯杆9、油枪外套10、油枪内套11、油缸后盖12、油缸后盖密封及液压系统。
其中:
1)活塞2在油缸内的直径φ1=100mm,活塞杆2.1直径φ2=50mm。
2)缓冲后套4后端伸入在活塞杆2.1内孔内,两者间有重叠段L;L的长度取为28.5mm。
3)油缸后盖密封采用端面密封13,并用普通O型橡胶密封圈便可满足使用要求。
4)油枪内套11外径=60mm,油枪内套11内径=45mm;油枪外套10外径=70mm,油枪外套10内径=60mm。
5)夹紧辩6采用三辩向心夹紧机构。材料选用渗碳轴承钢G10CrNi3M。
6)油枪外套10选用渗碳合金钢12Cr2Ni4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车集团眉山车辆厂,未经中国南车集团眉山车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8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