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塞式耳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78142.5 | 申请日: | 2007-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82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林彦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彦洲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虹 |
| 地址: | 610200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耳塞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特别涉及一种耳塞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小型视听产品(如磁带随身听、CD随身听、复读机、MP3、MP4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为便于携带,这类小型视听产品多配备耳塞式耳机。耳塞式耳机主要由耳塞和与之连接的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构成,通常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在耳塞以下适当长度处交汇形成一体。这种结构形式的不足之处是,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容易发生缠绕甚至打结,每次使用时都要理线,给使用带来不便,如果用力不当,则会拉断信号线,造成耳机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发生缠绕的耳塞式耳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耳塞式耳机,包括耳塞和与之连接的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有拉链装置,构成该拉链装置的两根边条分别与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接合。
在采取上述技术措施后,通过向上或向下提位拉链装置的拉头,可方便地改变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的交汇位置,在耳机未使用时可使该交汇位置与耳塞的距离保持最短,因此不会发生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缠绕的现象,而使用耳机时则可向下拉动拉头,使该交汇位置与耳塞保持适当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链装置由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的原交汇处向上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链装置的两根边条分别与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形成一体结构,即拉链装置与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整体制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链装置的两根边条可与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采用分体结构,即分体制造后再使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分别附着连接于边条上。
作为对上述优选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为提高耳机使用的舒适性,所述拉链装置采用的是滑槽式拉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方便地改变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的交汇位置,在耳机未使用时可使该交汇位置与耳塞的距离保持最短,因此不会发生左声道信号线、右声道信号线缠绕的现象,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耳塞式耳机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耳塞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左声道信号线10a、右声道信号线10b、边条20a、边条20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耳塞式耳机,包括耳塞和与之连接的左声道信号线10a、右声道信号线10b和拉链装置,构成该拉链装置的两根边条20a、20b分别与左声道信号线10a、右声道信号线10b接合。所述拉链装置的起始位置可设置在左声道信号线10a、右声道信号线10b原交汇处以上的位置,但最好由左声道信号线(10a)、右声道信号线(10b)的原交汇处向上延伸。通过向上或向下提位拉链装置的拉头,可方便地改变左声道信号线10a、右声道信号线10b的交汇位置,耳机不使用时可使该交汇位置与耳塞的距离保持最短,因此不会发生左声道信号线10a、右声道信号线10b缠绕的现象,而使用耳机时则可向下拉动拉头,使该交汇位置与耳塞保持适当的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极大地改善和提高耳塞式耳机使用的便利性。
所述拉链装置的两根边条20a、20b可分别与左声道信号线10a、右声道信号线10b形成一体结构,即拉链装置与左声道信号线10a、右声道信号线10b整体制造。所述拉链装置的两根边条20a、20b也可与左声道信号线10a、右声道信号线10b采用分体结构,左声道信号线10a、右声道信号线10b分别附着连接于边条20a、20b上,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粘接、热熔接、线扎结等。除此之外,为提高耳机使用的舒适性,所述拉链装置宜采用滑槽式拉链。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耳塞式耳机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耳塞式耳机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彦洲,未经林彦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81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童越野摩托车后摇架
- 下一篇:轮椅涨闸用双向凸轮轴组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