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直流接触器线圈节能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77617.9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02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叶日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日彬 |
主分类号: | H01H47/02 | 分类号: | H01H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8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接触器 线圈 节能 模块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直流接触器线圈节能模块,利用三极管对线圈电压的控制,达到高压启动低压维持的目的,涉及产品适用于电力配电系统中的依靠线圈接通和分断电流装置,也可用于交流电机控制等领域。
(二)背景技术。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交、直流接触器节电器,在启动电路和保持电路过程中,通常采用二极管整流;电阻、电容限流或双线圈限流和变压器、互感器维持的方法,转换控制电路一般直接采用接触器本身的辅助触点或由中间继电器完成,上述形式的节电电路,虽然能达到节能和消除噪声的目的,但普遍存在的缺点是寿命低、可靠性差、成本高、体积大、安装麻烦、一致性差等缺点。
(三)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的交、直流接触器节电器存在的缺点,本使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通用性强的交、直流接触器线圈节能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直流接触器线圈节能模块,它由外壳与电子线路构成,其特征是:在电子线路中,整流电路(1)与控制电路(2)相连,控制电路(2)分别连接负载续流电路(5)、限压电路(3)和延时转换电路(4),限压电路(3)同时与控制电路(2)、延时转换电路(4)和负载续流电路(5)相连,延时转换电路(4)分别连接负载续流电路(5)、控制电路(2)和限压电路(3)连接。通电时电源经整流电路(1)整流后通过控制电路(2)输出到负载续流电路(5),负载续流电路(5)将电压信号反馈到延时转换电路(4)与限压电路(3),延时转换电路(4)在延时时间未满前强迫关断限压电路(3),使负载续流电路(5)中的线圈L1顺利完成吸合,延时转换电路(4)的延时时间满后,延时转换电路(4)失效,限压电路(3)对控制电路(2)实现控制,达到限压维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由晶体三极管(Q1)控制被控线圈(L1)的电压,电阻(R1)并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发射极两端,其目的是分流经过三极管(Q1)的电压,减少三极管(Q1)发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在控制电路(2)中,电阻(R1)的两端与三极管(Q1)的其中两端并联,其中的一个公共端与整流电路(1)中的整流桥(BG1)的一端相连,另一公共端与负载续流电路(5)中续流二极管(D1)的一端相连,在限压电路(3)中,电阻(R3)、(R4)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3)的一端和延时转换电路(4)中三极管(Q4)的一端相连,电阻(R3)、(R4)的另一端分别与负载续流电路(5)中续流二极管(D1)的两端相连,三极管(Q3)的另一端与控制电路(2)中电阻(R2)的一端相连,在延时转换电路(4)中,电阻(R6)、(R7)的公共端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电阻(R6)、(R7)的另一端分别与负载续流电路(5)中续流二极管(D1)的两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一端相连。电容(C1)并在三极管(Q4)的基极、发射极两端,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干扰电压对三极管(Q4)的扰动,电阻(R5)并在电容(C1)的两端,其目的是在断电后提供电容(C1)的放电回路;续流二极管(D1)并联在被控线圈(L1)两端以防止被控线圈(L1)电路截止时产生的反向脉冲击穿三极管(Q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
1、交、直流接触器通用;
2、节能省电:可通过调整限压峰值来改变节能效果,最高可达90%;
3、无噪声污染:采用低压直流维持,消除噪声污染;
4、增加线圈使用寿命:低电压小电流维持线圈吸合,维持电流远小于未加本实用新型电路时的电流,并能明显减小线圈温升;
5、维持电压输出恒定,不会因电网电压的波动而出现误动作的情况;
6、本线圈节能模块电路简单,成本很低;
7、通用性强:相同电路可适用于不同功率的线圈;
8、安装方便快捷。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原理图
在图1中,1—整流电路,2—控制电路,3—限压电路,4—延时转换电路,5一负载续流电路。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输入电源与整流电路(1)中的整流桥(BG1)的两端相连,在控制电路(2)中,电阻(R1)的两端与三极管(Q1)的其中两端并联,其中的一个公共端与整流电路(1)中的整流桥(BG1)的一端相连,另一公共端与负载续流电路(5)中续流二极管(D1)的一端相连,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构成了两级放大电路,电阻(R2)并在三极管(Q2)的其中两端,在限压电路(3)中,电阻(R3)、(R4)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3)的一端和延时转换电路(4)中三极管(Q4)的一端相连,电阻(R3)、(R4)的另一端分别与负载续流电路(5)中续流二极管(D1)的两端相连,三极管(Q3)的另一端与控制电路(2)中电阻(R2)的一端相连,在延时转换电路(4)中,电阻(R6)、(R7)的公共端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电阻(R6)、(R7)的另一端分别与负载续流电路(5)中续流二极管(D1)的两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一端相连,电阻(R1)、电容(C5)并联后的一个公共端与电容(C2)、三极管(Q4)的公共端相连,另一公共端与三极管(Q4)、电阻(R7)的公共端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整流桥(BG1)由4个1N4007二极管组成,(R1)为20KΩ/5W电阻,(R2)为510KΩ/1W电阻,(R3)为30KΩ/2W电阻,(R4)为1KΩ/1W电阻,(R5)为100KΩ/0.25W电阻,(R6)为510KΩ/0.25W电阻,(R7)为51KΩ/0.25W电阻,(Q1)、(Q2)、(Q3)为三极管BUT11A,(Q4)为三极管2SC2482,(C1)为0.33uF/47V电容,(C2)为2.2uF/63V电容,(D1)为二极管1N4007,(L1)为20W/220V交流线圈。本实用新型当然绝不限于这里特别说明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日彬,未经叶日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76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无极灯
- 下一篇:漆包线表面润滑涂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