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外挑结构维修脚手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77445.5 | 申请日: | 2007-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89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朱旭东;倪锋;唐登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3/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 地址: | 2000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 结构 维修 脚手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相关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悬挑脚手架支撑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层外挑结构维修的悬挑脚手架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各种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大部分的建筑,通过参建各方的努力顺利竣工。而有些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及外立面完成后,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停工,甚至形成烂尾楼。往往这些高层建筑设计有外挑结构,而且外立面已施工完毕,使得外挑结构维修施工难度大,且较难保证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高层外挑结构维修脚手架装置,解决了一些停工后再施工且顶部设计有外挑结构的高层建筑,外立面已完工而使得维修施工难度增大,且较难保证施工安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层外挑结构维修脚手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相互垂直连接的室内方架支座和室外悬挑桁架平台构成,室内方架支座的顶部设有顶撑,底部设有调节螺杆以及万向滚轮。
所述的室内方架支座为一由四根立杆通过连接杆连接而成的长方体垂直支架。立杆以及连接杆间设有支撑杆。室内方架支座的室内一侧的底部设有平衡压铁。
所述的室外悬挑桁架平台为一由两根上弦杆及两根下弦杆通过连杆连接而成的水平支架,两根上弦杆间铺设有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的两侧设有可折叠翻转的栏杆,两侧的底部还设有踢脚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不需拆除已完工的外立面幕墙骨架,桁架平台尺寸可视幕墙玻璃尺寸而灵活调整。
2、室内方架支座、桁架平台均为外挑结构下层现场加工制作,连接方法为电焊与螺栓。解决整体垂直运输困难,操作难度小,实际针对性强。
3、室内方架支座下设万向滚轮,无需起重机械配合,人力可任何角度移动该装置,可重复利用,直至完工,较传统的型钢或钢管出挑脚手架投入成本少,周转率高,安全性能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高层外挑结构维修脚手架装置的移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层外挑结构维修脚手架装置的出挑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高层外挑结构维修脚手架装置的操作平台平面示意图。
图4是室外悬挑桁架平台的栏杆放下时的正剖面示意图。
图5是室外悬挑桁架平台的栏杆翻起时的正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高层外挑结构维修脚手架装置,由相互垂直连接的室内方架支座1和室外悬挑桁架平台2构成。如图1、2所示。
所述的室内方架支座1为一由四根立杆11通过连接杆12连接而成的长方体垂直支架。立杆以及连接杆间设有剪刀状支撑杆13以增加刚度。室内方架支座1的顶部设有顶撑14,底部设有纵向调节螺杆15以及用于移动的万向滚轮16。室内方架支座1的室内一侧的底部设有平衡压铁17,以在移动状态下平衡桁架2与方架1之间的重量,并设有推拉扶手18。
所述的室外悬挑桁架平台2为一由两根上弦杆21及两根下弦杆22通过桁架连杆23连接而成的水平支架,两根上弦杆21间通过水平连杆27连接,上面铺设板材,即可作为维修操作平台24,维修操作平台24的两侧设有可折叠翻转的栏杆25,两侧的底部还设有踢脚板26。如图3、4、5所示。
图2所示的典型的高层外挑结构,外墙面已完工,但外挑结构需维修。图中为该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拉住把手18移动装置就位,桁架平台出挑后,转动调节螺杆15,使万向滚轮16腾空,顶撑14顶住上层楼板,依靠四根调节螺杆15受力。操作工人登上维修操作平台24,翻转栏杆25,开始维修施工。室外悬挑桁架平台2的标高位置视幕墙玻璃位置而定。待本次修复面完工后,松掉可调节螺杆15,使万向滚轮16着地,即可移动,进行下次修复面施工。
上述设计实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等同手段,均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74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