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式水封裙罩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77318.5 | 申请日: | 2007-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95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阮大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9/30 | 分类号: | F27B9/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竺明 |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水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式水封裙罩。
背景技术
步进式加热炉是一种较先进的加热炉,加热的板坯质量温度差小,均匀度好。步进式加热炉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活动的步进梁周期运动,将板坯从装入侧送往抽出侧,满足轧线生产需要。
由于步进梁是通过在炉内的周期运动,将板坯移动,所以在炉底有一个供活动梁在炉内运动的开口部,如果开口部不采取密封措施,冷空气将从炉内活动梁开口部吸入,破坏炉内的空然比和燃烧气氛,导致和加重板坯的氧化烧损,影响加热质量和成才率。为此,必须采取加热炉密封措施,以防止冷空气从炉内活动梁开口部吸入。现在加热炉都是采用在活动梁开口部处设有水封槽和水封裙罩,通过水封槽内水的进行密封,隔绝空气进入炉内,保证炉内的燃烧气氛。
目前加热炉使用的水封裙罩(俗称焊接式水封裙罩)是一个整体,焊接固定在加热炉的炉底。
由于加热炉炉内温度特高,尤其是高温取向硅钢炉,炉温高达1390℃以上,该温度已超过板坯的熔点(板坯在1320℃时开始熔化)。当炉内板坯加热温度超过1320℃后,板坯开始熔化,熔渣(取向硅钢的烧损熔渣量约占板坯量的4%)顺着梁柱往下流,部分熔渣落入水封槽开口部后,往往发生爆炸,将水封槽炸坏。
由于水封裙罩是焊接固定在炉底钢板上的,发生爆炸变形或破损后,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处理时,首先对损坏部件进行修复和切割,然后再进行修复或更换焊接(仰焊)。由于水封槽在炉底下方,施工环境狭小、环境恶劣(处理裙罩时水封槽内的水需排尽,炉内温度高,辐射热大),处理困难,而且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施工困难,处理时间长,这样将直接影响到炉子的正常生产作业时间,同时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式水封裙罩,不需切割和焊接,能快速修复水封裙罩,减少因水封槽变形或损坏后水封裙罩的故障处理时间,减轻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炉子的生产作业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拆卸式水封裙罩,固定于加热炉底;包括四块钢板围成的罩体结构,所述的四块钢板上端通过联结螺栓、垫圈连接于加热炉底;折边与加热炉底之间还设密封垫片。
进一步,所述的四块钢板上端分别折边,沿折边长度方向上开设连接孔,并由联结螺栓、垫圈连接于加热炉底。
安装时先将裙罩分片放入水封槽,因为水封槽中部有水梁立柱,裙罩不能事先预组装,预先组装后不能放入,尔后按照组装顺序和要求进行裙罩组装紧固和炉底钢板的联结固定。当该密封裙罩损坏后,只需将损坏或变形处的螺栓松开,便可及时修复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后,与焊接固定式水封裙罩相比,在密封裙罩损坏后,不需切割和焊接,便可以安全、快速地修复和更换水封裙罩,从而减少裙罩损坏后处理的时间和降低检修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为炉子的作业率和正常的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水封裙罩1,固定于加热炉底2;水封裙罩1位于水封槽6,加热炉底2钢板上有耐材7。
水封裙罩1,包括四块钢板11围成的罩体结构,所述的四块钢板11上端分别折边111,沿折边111长度方向上开设连接孔112,并通过联结螺栓3、垫圈4连接于加热炉底2;折边111与加热炉底2之间还设密封垫片5。
当该密封裙罩损坏后,只需将损坏或变形处的螺栓松开,便可及时修复和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结构,若发生水封槽变形或损坏,不需要切割和焊接处理,只需拆卸水封裙罩上相应位置上的联结螺栓,即可更换变形或损坏部件。这样检修处理施工简单、快捷,能快速的修复水封裙罩,减少处理时间,提高炉子的生产作业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73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