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炉炉衬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77110.3 | 申请日: | 2007-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94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 发明(设计)人: | 曾爱群;高玉栋;刘强;倪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森工业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10 | 分类号: | F27D1/10;F27D1/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元焱 |
| 地址: | 20024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炉 炉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炉窖,尤其涉及一种工业炉炉衬。
背景技术
工业炉炉衬设置在工业窖炉的炉壳内,包括内层耐高温层和外层保温层。现有技术的工业炉炉衬如图1所示,其外层保温层12采用保温砖砌筑在炉壳11内侧,内层耐高温层13采用抗渗砖或耐高温砖砌砌筑在外层保温层12内侧。采用这种结构和材料产生的问题是:
1、砌炉周期长;
2、砌体蓄热损失较大,炉体表面散热损失较大;
3、保温砖及抗渗砖均选用比重在0.5~0.8范围内的轻质砖,其明显缺点是气孔率较大、组织疏松、力学强度底、耐磨性能差、热稳定性不好,使用一段时间后砖与砖之间的缝隙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位移,最后导致炉膛的密封性及保温性严重下降而报废,须重新砌筑炉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工业炉炉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炉炉衬,设置在工业炉的炉壳内,包括内层耐高温层和外层保温层,其特点是,所述的内层耐高温层包括由抗渗砖砌筑的底部,以及设置在两侧和顶部的内衬,该内衬是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复合材料制成的整体倒U形结构件;所述的外层保温层包括由通用的保温砖砌筑的底部,以及由轻质高铝耐火纤维模块砌筑的两侧和顶部。
所述的倒U形结构件内衬两侧为板式结构,顶部中间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气孔,两侧分别设有一排小孔,中间气孔和各小孔的周围都设有加强筋结构。
所述的倒U形结构件内衬通过多根耐热钢拉杆与炉壳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工业炉炉衬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
1、由于采用了热导性低、热容小的耐火纤维模块作为外层保温层,实现了炉窖的快速升温及降温;
2、由于采用了模块化的结构,砌炉周期大为缩短,工时是正常砌炉的三分之一,并能在使用中实现坏哪换哪,降低了维护成本;
3、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减轻了炉体的重量,简化了炉体构造,降低了环境温度,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劳动条件;
4、由于采用了碳化硅/氮化硅复合材料制品(SiC/Si3N4)作为内衬,它的优点是热膨胀系数小,氧化速度慢,高温强度大,体积稳定,有良好的导热性,热振稳定性好,使内衬使用寿命长,从而大大提高了炉体保温层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工业炉炉衬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业炉炉衬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内衬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炉炉衬,设置在工业炉的炉壳1内,包括内层耐高温层3和外层保温层2。
配合参见图3,内层耐高温层3包括由抗渗砖砌筑的底部31,以及设置在两侧和顶部的内衬32,该内衬32是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复合材料(本实施例为碳化硅/氮化硅复合材料)制成的整体倒U形结构件。该倒U形结构件内衬32的两侧为板式结构,顶部中间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气孔321,两侧分别设有一排小孔322,中间气孔和各小孔的周围都设有加强筋结构323。倒U形结构件内衬32通过多根耐热钢拉杆4与炉壳1固定相连。
外层保温层2包括由通用的保温砖砌筑的底部21,以及由轻质高铝耐火纤维模块(该耐火纤维模块可耐1200-1600℃高温)砌筑的两侧22和顶部23。在两侧22与炉壳1之间还设有硅钙板5,在顶部23与炉壳1之间的气孔周围还设有耐火纤维毯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森工业炉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森工业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771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